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赤峰有一座缸瓦窑,在辽代是官窑,当时烧制了大量的带有民族色彩的陶瓷。现在还有少量遗存。这是大辽帝国留下的信息,是契丹民族十分重要的文化遗存。我们若能收藏一件缸瓦窑的作品,就是面对了一段辽国的历史,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其价值是拍卖场上小木槌锁定的价格无法反映的。 缸瓦窑窑址现在又称 “赤峰窑”和“赤峰缸瓦窑”,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六十八公里的半支箭河上游的缸瓦窑屯。窑址东西1500米,南北1...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重要的窑口除了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和彭城镇以外,还包括河南的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峪窑、登封曲河窑,以及江西的吉州窑等。这其中,磁县的磁州窑烧造时间最长,瓷器品种最为丰富,也最具代表性,是其他诸窑口的集大成者,其产品也令其他一批瓷窑相继模仿。现下,通常说的磁州窑器主要指的就是河北磁县的出品。在这个窑系之内,烧造的瓷器以黑瓷、白瓷、白地黑彩、白地褐彩等几个瓷品...
古玩淘宝一直是收藏者必须修炼的功课。当您正在为眼力不够而茫然无助时,当您正在为家里古玩之真伪而焦头烂额时,当您正在为想淘宝而无从下手时……本报“淘宝”栏目将引导您漫游于博大精深的艺术之海,助您早日成为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行家里手。 中国传统的低温黄釉,从汉代开始历代就都有烧制,但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的色调不是真正的黄色,多数为黄褐色或深黄色。黄釉瓷到清代达到顶峰。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瓷的基...
说到洪州窑青瓷,人们或许早已从唐代陆羽《茶经》的论述中知其一二。《茶经》载:“碗,越州上,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 洪州乃隋开皇九年(589年)所置。治所设豫章,即今南昌。洪州窑遗址坐落在南昌南郊30公里的丰城市境内。窑址连绵20余公里,烧造时间从东汉至晚唐五代历经80...
距离云南香格里拉县城30公里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汤堆村,隶属于迪庆州尼西乡,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这里不仅保留有古朴的藏族民风,还传承着有2000多年历史的民间黑陶制作工艺。 作为藏族文化的象征,黑陶制品在藏族聚居区被广泛地使用。在金沙江、澜沧江流域,考古学家曾发现2000多年前的黑陶器皿。2000多年来,藏族的民间艺人孜孜不倦地用双手传承着悠远的黑陶文化。 6日,记者走进...
清初,随着康熙帝逐渐稳定了全国政权,御窑厂体制也开始逐渐恢复,并进入正轨。这时,白瓷的主要功能与以往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仍然着重于祭祀、赏赉、日常使用几方面。随着宫廷审美观的不断提高,观赏瓷越来越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开始集中精力提高器物的实用性与观赏性,使得观赏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的新颖白瓷制品大量问世。 雍正时期,彩瓷制作工艺不断发展,白瓷在官窑中越来越不平常。为体现本朝制作风格,御窑厂瓷设计...
1995年8月,在城市建设改造中,南京明皇宫遗址内玉带河西侧一口古井中出土不少明初白瓷残片,造型主要有盏、杯、盘、爵、梅瓶等,制作风格在元与永乐之间,被学者断为洪武制品。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判断早在洪武时期,御窑厂白瓷已经大量制作,并广泛用于祭祀、赏赐以及日常使用中。由于明初御窑厂早期制瓷种类不多,色彩相对单一,因此白釉瓷大量制作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已经具备相当成熟的制瓷技术,使用...
白瓷,是指呈白色调的单色釉瓷,明代称其为“白磁”,清代多称“填白”或“甜白”。我国传统瓷器主要有青瓷、白瓷、青花瓷以及彩瓷等,白瓷属于其中一大分类,也是明清景德镇御窑厂中较为常见的单色釉品种。 与其他色釉瓷相比,白瓷制作较为简单,因此在历史上创烧时间较早。制作理想的白瓷也并非易事。首先,高质量的白瓷需要纯净的胎土与釉,其中含有其他微量杂质,容易影响胎与釉的发色,降低成品质量。例如明代麻仓土...
清·光绪浅降彩花盆 清代晚期的光绪年间,是清皇朝走向灭亡的非常时期。因此陶瓷制造水平大不如清中早期,出现大批仿古瓷。此时的仿古瓷无论是彩色釉还是粉彩、青花等品种,均有仿之。如仿康熙郎红釉、棒捶瓶,仿乾隆天球瓶、鹿头尊等。 但仿古瓷再注重工艺质量,也是无法避免时代的局限一格局的。比如,郎红釉色可以仿得了器形相似却无法在釉色鲜红方面比拟。又如,兽首尊的双耳也无法达到乾隆时期的饱满度。记...
18世纪和19世纪东西方玻璃工艺的影响是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互相渗透的结果之一,“East meets west”展览较全面地展示了西欧和东亚在现代早期的发展状态。东西方之间技术的交流和风格的互相影响在20世纪仍然在继续,随着这种全球性的影响增加,玻璃设计和玻璃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出现,他们熟练地应用传统工艺并用新的方式来诠释这种历史传统。 18世纪和19世纪,由英国、德国和法国东印度公司...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也许任何材料和它的加工方法都没有像玻璃艺术这般无法相互割裂。对玻璃艺术而言,加工方法与作品的形态密切相关, 艺术(创作观念)和玻璃(加工工艺)的相遇和共同发展,构建了我们今天称为的“玻璃艺术”作品。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玻璃博物馆首任馆长、著名玻璃艺术家庄小蔚在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玻璃艺术的创作过程,如同一次思想结晶的过程,概念永远领先于制作工序,...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代著名的窑系有:以生产白瓷为主的定窑系,以生产白瓷和釉下彩绘瓷为主的磁州窑系,以生产红,蓝窑变釉为主的钧窑系,北方生产青瓷的耀州窑系,南方生产青瓷的越窑和龙泉窑系,及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和生产黑瓷及各种黑色窑变釉的黑瓷系等。除了这些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宋朝宫廷还建立了汝官窑,钧官窑、汁京官窑,郊坛官窑,"哥窑"等官窑群。与宋朝同时,中国北方并立的三个少...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地沿袭了唐代风格。青瓷 唐代青瓷在隋朝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以越窑和长沙窑最为著名。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子淡灰色,紧密坚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器型还有隋代的凤格,立型器多瘦高,碗多大口浅腹,口、腹...
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白瓷。隋瓷的胎子普遍较厚,胎质坚硬,釉子无论青绿、青黄还是黄褐,均为玻璃质,施釉不到底,大多数都有垂流现象。隋瓷多光素无纹,部分带纹饰的主要以印、划贴为主。所谓印花,是把模子上的纹饰压印到瓷胎上,使纹饰凸起,再施釉入窑;划花是用尖状工具在胎子上划出纹饰,施釉入窑;贴花是将用手捏或模印等做成的小纹饰片贴到胎子上,再进行烧制。常见纹饰有团花,草叶、莲瓣。卷叶、波浪和...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南北制瓷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在比较安定的南方,以浙江早期越窑为中心,继承并发展了东汉青瓷的成就,这些青瓷习惯上被称为"六朝青瓷"。北方则由于连年战乱影响,瓷器的生产起步较晚,直到6世纪初期的墓葬中才有随葬青瓷发现,但晚期的墓葬中却出现了白瓷。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的生产以浙江地区最为发达,窑场广泛分布在浙江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别是唐代德清窑,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