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小蔚:透过工艺技法淋漓诠释玻璃艺术美学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玻璃博物馆首任馆长、著名玻璃艺术家庄小蔚在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玻璃艺术的创作过程,如同一次思想结晶的过程,概念永远领先于制作工序,这在赋予每一个艺术家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权方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每一件作品都是独立观察、理性思考和做出判断的结果。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也许任何材料和它的加工方法都没有像玻璃艺术这般无法相互割裂。对玻璃艺术而言,加工方法与作品的形态密切相关, 艺术(创作观念)和玻璃(加工工艺)的相遇和共同发展,构建了我们今天称为的“玻璃艺术”作品。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玻璃博物馆首任馆长、著名玻璃艺术家庄小蔚在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玻璃艺术的创作过程,如同一次思想结晶的过程,概念永远领先于制作工序,这在赋予每一个艺术家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权方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每一件作品都是独立观察、理性思考和做出判断的结果。玻璃艺术给我们一个契机,建设一个全新的理解模式,一种把玻璃和丰富多彩的当代艺术联系在一起的新方式。尤为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文化的意义,一个多元的玻璃世界正在纯粹的精神领域发展,在这样前提下的讨论和对话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希望,因为它可以开启鼓舞人心的新视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庄小蔚 玻璃艺术作品《灰笛_海蓝色》

      在交谈过程中,庄小蔚强调指出玻璃艺术的技术手段于玻璃艺术的作品创作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有关玻璃艺术问题的解决是包含在技术问题的解决之中的。“如果看不到技术是一种创造视觉经验的工具,玻璃艺术就会走进死胡同,玻璃艺术如果没有‘技术’的参与,是决不会打动观众的”。犹如丁字尺、圆规并不妨碍人们欣赏帕台农神庙所体现的完美的矩形空间比例、交响乐借助于形式各异的乐器产生出伟大的作品一样,任何艺术总是需要艺术家的智慧去对构成这件作品的一切因素加以取舍、编排、组合和配置,同时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法进行艺术创作的最终呈现。

      玻璃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控制它极其复杂和苛刻,更不用说是使用其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面对记者提出的隐忧,庄小蔚表示,每一种材质都有自身的制约和限制,但同时,这个制约也可能成为艺术独特性的长处,制约和长处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对于艺术家来说,利用好所用材质的特长和限制,有助于我们创作出更具深意的艺术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庄小蔚 玻璃艺术作品《清音》

      《Standing系列/冰上舞蹈的节奏》,形象地说明了玻璃艺术是如何利用它特殊的加工技术发展其美学原则的:在快速升温到960℃的过程中,玻璃开始在坩埚中熔化,并相互粘合在一起,继续膨胀,在持续张力的作用下突然崩溃。冷却之后,我们发现比一般逐渐变化温度的加工过程所得到的结果更为生动——有一种自然重力的鬼斧神工——它记录了玻璃在温度上升过程中每一个瞬间的流畅而有节奏的变化,节奏,一个决定性的要素,它是呈现于作品之内的时间。当它以其自身的魔力赋予那一瞬间一种超乎意料的美学冲击时,制造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不能被预见的“事件”,它给予我们的是一个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的空间,一种直接而深刻地表现“空间中的时间”的方式。

      在这里,每一缕色彩都是完整的,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产生的,其音乐性和节奏结构无比动人——这是一种诗的连接——在玻璃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工艺的表达下,成为最真实的表现形式。
责任编辑:缪斯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