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窑白瓷的工艺发展史

清初,随着康熙帝逐渐稳定了全国政权,御窑厂体制也开始逐渐恢复,并进入正轨。这时,白瓷的主要功能与以往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仍然着重于祭祀、赏赉、日常使用几方面。随着宫廷审美观的不断提高,观赏瓷越来越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开始集中精力提高器物的实用性与观赏性,使得观赏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的新颖白瓷制品大量问世。

      清初,随着康熙帝逐渐稳定了全国政权,御窑厂体制也开始逐渐恢复,并进入正轨。这时,白瓷的主要功能与以往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仍然着重于祭祀、赏赉、日常使用几方面。随着宫廷审美观的不断提高,观赏瓷越来越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开始集中精力提高器物的实用性与观赏性,使得观赏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的新颖白瓷制品大量问世。

      雍正时期,彩瓷制作工艺不断发展,白瓷在官窑中越来越不平常。为体现本朝制作风格,御窑厂瓷设计者只能在造型上不断创新,突出新意。唐英等优秀督陶官的涌现,使得雍正单色釉再次异军突起,出现更多新造型。

      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十年二月二十二日,海望奉上谕:将霁红、霁青、黄色、白色高足靶碗每样烧造些。厚的亦烧造些,以备赏蒙古王用。年希尧家人郑天赐交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办理。”说明当时对赏赉等瓷依然有一定需求。

      与以往历史时期相比,雍正时景德镇御窑厂又多了一种白瓷制作,即宫内造办处珐琅作烧制珐琅彩瓷所用的白瓷(又称“填白釉”“填白瓷”)。这类制品在以往档案中经常提到,如: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初十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日司库常保持出五彩花瓷果托一件,说殿监副侍李英传旨,着传与年希尧,照样将填白釉果托烧造些送来,令造办处将黄色画珐琅烧些。钦此。”(《珐琅作》)八月初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日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沧洲传旨,着将二十四日交出白地画红龙大玉壶春瓶照样镟木样,交与年希尧烧填白釉几件。钦此。”(本日交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锡持去,讫。)(《记事杂录》)

      严格地说,宫内造办处珐琅作所用白瓷只是半成品,最终要烧制成为珐琅彩瓷。雍正时期御窑厂制作白瓷的水平相当成熟,可以根据调节釉内成分的方法烧制不同特点的白瓷,如仿明初甜白釉瓷,仿宋代定窑白瓷等。这些高质量白瓷都可以证明清代御窑厂对传统白瓷的推崇以及制作技术的高超。

      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六年秋八月,怡亲王宣圣命,唐英着内务府员外郎衔,驻景德镇御窑厂,佐理陶务,充驻厂协理官。”截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景德镇官窑制作主要由唐英主持,因此这期间的白釉发展基本属于同一阶段,其白瓷制作变化主要是唐英在造型方面呕心沥血,推陈出新。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时期出现了白釉玲珑瓷。乾隆之后,御窑厂制瓷较少出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