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正在施工的水榭花城北正街小学旁的工地上,被湮没近60年的常德古城墙昨日被发掘出来,渐露端倪。发掘现场,还发现了两枚光绪元宝。在挖掘前,这个地段上面是一片平房民居。 据现场的常德考古专家介绍,目前已经显露出来城墙框架大概分为内外城墙、北门口和类似水槽的通道。城墙结构、湮没年代等详实情况要几日后根据发掘的情况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最后结论。
8月10日,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组织了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丝绸鉴定专家赵丰为首的专家组,对嘉兴市博物馆所藏的四十二件丝织品进行了定级鉴定。这批丝织品于2006年12月出土于嘉兴市王店镇李家坟的一处明代万历年间的四室合葬墓。 该墓葬所出的丝织品类型有衣、衫、掛、袍、裙、裤、祙、鞋、巾、枕等,款型多样,配套齐全,具有明代特点。丝织品种有绸、缎、绢、纱、锦、织金、刺绣等,反映了当时丝绸生产的高超...
近日,恩平市大田镇一农民在自家的菜园地里挖出了六百余枚古钱币,经鉴定,确认是唐、宋两个朝代的钱币。 挖出钱币的农民吴某向记者介绍,当日他在自家的菜园地里挖坑种植作物时,忽然挖出一个陶罐,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陶罐里面竟有一个像陶罐形状的物品。他蹲下来细心察看,这才发现原来是堆叠成球状的铜钱。 博物馆考古人员闻讯赶到,对古钱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鉴定。这堆钱币重量为2.75公斤,根据每枚铜钱重量推算,这...
年代最早可追溯到80万年前,出土旧石器总量达400余件 80万年前,一条大河流淌过一片开阔的河滩边,岸上的远古人类收集河滩上的砾石,有的忙于敲击加工石器,有的拿着已加工成类似砍刀的石器击打着森林中采集到的野果……如今,这些古人类使用的简单石器在现代文明的机器跟前,虽然显得如此的脆弱,但这些石器的再次出现,却为研究人类历史繁衍变迁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 近日,在百色右江南岸...
8月6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为了配合城市基础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汉长安城遗址建章宫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廓清了长乐宫西北区域汉代建筑遗址的布局和规模,初步确认建章宫区域(一号建筑遗址)为长乐宫的中心宫殿区。 建章宫一号建筑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东柏梁村东南约250米处,遗址地处建章宫内太液池西岸。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
7月28日至29日,黄景略、徐苹芳、张忠培和徐光翼等中国考古专家齐聚江西靖安,考察东周墓葬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考古专家用“震撼”二字来形容看完靖安东周墓葬出土文物的心情,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坑多棺越文化墓葬。 盗墓者挖开国家文物局重点关注考古工程 靖安东周墓葬的发现颇具戏剧情节。2006年12月底,靖安县水口乡几个村民在李家村靖永公路旁炸石头。村民发...
最近,考古人员在西安南郊朱雀路附近的两座元代墓中清理出来30多件黑色陶俑,粗犷的形象、剽悍的气质、鲜明的民族装饰,再现了当时人的生活面貌。 据介绍,这两座墓葬属家族墓,相距3米多远,都是“甲”字形墓,其中一座墓室长3米多,宽2米多,墓道长约2.4米,另一座墓相对小一些。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人员表示,两座墓葬各有3个耳室,墓葬中出土了30多件完整的黑色陶器,种类有马、...
镇江文管办3日发出通告:备受省内考古界关注的丹阳长湾村抢救性发掘工作现已顺利结束,共出土珍贵文物195件。 经考古部门3个多月紧张发掘,共清理古墓50座、出土文物195件。其中汉代青铜尊、青铜釜等10多件属特级珍贵文物,1件为国家级孤品,弥足珍贵。
记者今天从郑州市文化局了解到:郑州市考古研究院在对郑州市财政干部管理学校新址进行考古发掘时,成功发掘一处面积达760平方米唐宋文化遗址和宋代墓葬一座。 考古人员在这处面积达760平方米的唐宋文化遗址,出土了完整的宋代瓷瓶、瓷壶和大批量瓷片,其中绿釉瓷片在我市是首次发现,另外还出了瓷狗、瓷马、瓷铃、瓷佛、瓷枕等小工艺品。在探方中,还出土了大批瓷窑窑具,由此推测,很有可能周边存在宋代瓷窑遗址。另外,...
7月24日,甘肃省山丹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312国道野猫山东侧防洪大桥下的水闸中发现了1件刻有“大明”2字的碑首,据研究这是明王允中墓碑的组成部分,现被县博物馆收藏。 王允中,字继尧,号道庵。山丹人,因军功补袭父职为游击。经历了明王朝隆庆、万历、天启三朝,率军抗击盘踞在蒙古高原的元朝残余势力鞑靼、瓦刺和占据青海北部的蒙古厄鲁特部的进犯,参将、甘肃副总兵、...
近日,我市文物工作者在南郊清理了一处元代墓葬,出土不少黑陶随葬器物,为考古研究补充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这处墓葬在基建地槽中距地表7米余深处被发现,内有两座墓,两墓相距三四米,都为“甲字”形墓,墓室各有3个耳室。其中一座墓室长3米多,宽2米多,墓道长约2.4米,另一座墓稍小一些。两座墓虽然都是土穴墓并非砖券,且少饰无华,但是陪葬器物种类多、体量大、等级高,让人一时无...
西安市长安路三爻村居民近日在修整路基时,意外发现了一座汉代砖墓。经西安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清理后发现文物保存基本完好,其中一件陶仓中盛放的小米依然粒粒可辨。 据了解,这座汉代砖券墓是由常见的青砖垒砌的,墓室在东,墓道向西,形状如“甲”字,面积约8平方米。古墓出土铁釜(即铁锅)、陶盆、陶甑、陶罐、陶烛台等,其中一件绿釉覆面、兽头三足的精美陶仓依然熠熠发光,其内盛放的小米虽黑如炭...
据德国《世界报》7月31日报道,考古人员日前在德国中部的图林根森林挖掘出具有约2.9亿年历史的古蜥蜴化石。 由德国和美国专家组成的考古队经过14天的挖掘工作获得了这一发现。考古队队长、德国哥达自然博物馆专家托马斯·默滕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化石中的古蜥蜴长约80厘米,目前还不清楚它属于什么品种,只有等挖掘工作完全结束并对其进行分析后才能确认。 据介绍,古蜥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肢爬行动...
近日,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河南砖窑的农民工在一个小山坡上挖土时,在离山体表层下近两米深处,发现一只陶制的罐子,内贮古钱重约10公斤,经考证多为秦汉时期的古钱。 由于埋在地下年代久远,古钱已氧化结成块状。根据剥落下来的一些古钱辨析,其中的“半两钱”为秦代铸造,还有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改铸的“五铢钱”,东汉时代铸造的直径2.5厘米,重3克的大型钱币...
■中街一工地出土数百件陶瓷片 ■证明沈阳从战国至今,历史文脉绵延不绝 古玩界流传着“一两白瓷一两金”的说法。 日前,沈阳中街地区考古发掘现场就发现了一些乳白色陶瓷碎片。 这是珍贵的辽代白瓷盘残片。 战国:2000岁垃圾坑里现瓦当残片 昨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现场新闻发布会:出土的数百件陶瓷片讲述着沈阳2000多年的发展史。 今年6、7月间,沈阳市文物考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