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街工地出土数百辽代陶瓷片 记录沈阳辉煌史

■中街一工地出土数百件陶瓷片

■证明沈阳从战国至今,历史文脉绵延不绝

古玩界流传着“一两白瓷一两金”的说法。

日前,沈阳中街地区考古发掘现场就发现了一些乳白色陶瓷碎片。

这是珍贵的辽代白瓷盘残片。

战国:2000岁垃圾坑里现瓦当残片

昨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现场新闻发布会:出土的数百件陶瓷片讲述着沈阳2000多年的发展史。

今年6、7月间,沈阳市文物考古部门在中街地区的一工地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量历史遗存,由于发现地点介于朝阳街与故宫东墙之间,因此有人将其历史与战国至汉代兴建的候城相联系。“其实战国到汉代时,候城的遗址应在今天故宫的脚下,距离这里还有100米~200米的距离。”一位专家说。

然而,考古人员却在战国时留下的距今2000多年的垃圾坑里,发现了大量瓦当残片,在当时这种相对浑厚的瓦片只有衙门才能使用。

辽金元:钧窑瓷器记录城市辉煌

在本次考古挖掘中,专家们发现了数百件陶瓷片。一位工作人员已经用特殊的黏合剂粘好了两件辽代白瓷盘,这两件瓷盘釉厚、烧制精巧……在古玩界,流传着“一两白瓷一两金”的说法,虽然这两件白瓷盘已为残件,但其文物价值依然很高。

“辽代时,沈阳被命名为沈州,而发掘地点就在城墙附近,因此在这里发现这些瓷片是符合历史的。”一位专家说。

在考古现场,专家们还发现了大量的辽金元时期钧窑瓷片,钧窑是古代河南地区重要的瓷器烧制窑口,号称天下五大名窑之一。

在众多珍宝中就有一件是元代的钧窑瓷碗,碗色温润、纹理细腻,部分区域还使用了开片烧制的方法。“在当时,沈阳路(今沈阳)与中原的文化经济交流十分频繁,这些钧窑瓷片就是这样来到这里的。”专家说。

明清:更多民窑瓷器证明城市扩容

在明清两代的地层中,考古专家发现更多的是民窑陶瓷器,其中一件明代青花器格外引人注目,它的青花色泽很淡,但却古朴典雅。

在这600年中,沈阳从元代的沈阳路升级为沈阳中路直至后来的盛京城,城市的东缘也扩展至今天的大东边门,这样居住在朝阳街附近的就是更多的官吏和平民。然而,考古专家也有很大的遗憾,因为后期居民在建房时,对地层破坏严重,因此很多的文化遗存信息消失了。

有关部门表示,此次中街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获得了巨大成果,证明了从战国直至今日的历史文脉绵延不绝,对于进一步研究沈阳的建城史有着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

开片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则变成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

瓦当 即瓦的头端,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