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发掘工作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挖掘出高精丝织物、我国最早的竹扇、兼具越文化和楚文化特点的青铜器等。经专家论证,这些出土的文物将刷新中国纺织织造史、填补中国南方地区先秦人骨研究的空白、丰富中国青铜文化研究,具有很高的考古和历史价值。 记者从昨天结束的“靖安东周墓葬考察论证会”上获悉:自7月1日正式发掘以来,已清理出棺木22具。其中,纺织品文物有重大进...
最新动态 国家级考古专家云集靖安 27日下午,靖安县举行考古发掘阶段性总结汇报会,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国家原文物局副局长)黄景略、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光冀等国家级考古专家亲临会场和墓地进行现场论证,并对开棺的成果及出土文物如何进一步考证和保护发表意见和见解。 27日9时,记者到达靖安县,首先见到了省考古...
考古工作人员最近在洛阳境内出土了5600年前人类贮存火种的火种器,这在中国新石器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专家称,它帮助人们解开了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们保存火种之谜。 据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研究员李德方介绍,考古工作者在对孟津寨根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在一座56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房基中出土了一件手制的夹砂红陶厚胎器。 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严文明研究后认为,这是一件用于贮存火种的火种器。 从...
中国考古界专家28日至29日考察江西靖安东周墓葬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后,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坑多棺越文化墓葬。棺木中发现一批保存完好、制造工艺精湛的纺织品,专家们认为这将改写中国纺织织造历史。 墓葬位于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李洲坳,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墓葬中发现了47具棺木。截至7月29日,考古专家已经从墓葬及棺木中发掘出土青铜器、漆木竹器、陶瓷器、玉石器、金器、丝织品等...
从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时代开始,杭州先民可能就在南湖水域划着船,撑着竹排采摘菱角,并懂得用灵芝补身子,还在古河道边密密麻麻地筑起木桩,兴修水利设施进行抗洪。 记者昨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历时9个多月的余杭南湖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出土各类完整及可复原的文物近300件。 水域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南湖位于余杭区余杭镇西南部,历史上长期属于泄洪、滞洪区,大面积的古河床沙土...
日前,近日,广西贵港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市区金港大道江北变电站的小土坡发现了一座汉朝时期的土坑墓,出土了一批陶罐、青铜等文物。 据了解,这座汉墓是广西贵港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例行巡墓的时候发现的,整个墓葬大约有2米宽,3.5到4米长,共出土了7个小陶罐、2个长颈壶以及一些青铜碎片。 据广西贵港市博物馆馆长介绍,这些文物从现在出土的饰物看,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壶一种是罐,而且主要是网形的方格纹和...
备受国内考古界关注的宣汉罗家坝遗址第三期考古发掘于6月3日正式破土,经过省、市、宣汉县考古人员40多天的发掘,截至目前,发掘出土了铜、陶、玉、骨器200多件宝物,且还首次发掘出合葬墓,首次发现了船棺痕迹等。据悉,这些多项重要发现,将填补川东北考古空白。 国家文物局批准罗家坝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目前,考古人员已经发掘面积260平方米,在遗址地层中,现已发现战国墓葬15座,已经清理...
2005年,100多万个瓷器碎片在北京西城区前毛家湾1号院被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发掘出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整理、研究,专家认为,对这些瓷片的研究梳理了中国瓷器史。 在研究中,专家发现100多万个瓷片涉及景德镇、龙泉窑、钧窑、德化窑、定窑以及云南玉溪窑等9处窑口,全部瓷片涉及唐、宋、辽、金、元、明时期,而且历代的瓷片数量都相当可观,它们为建立明代早中期民窑瓷器的分期编年体系提供了充分的资料。这些瓷片的...
精美绝伦的玉器陶器,造型独特的兵器宝剑,埋藏千年依然灿烂鲜红的红漆,无与伦比的饰物随葬品让考古专家啧啧称奇……三峡都市报连续关注报道的开县余家坝考古发掘工作日前全部完成,并取得了重大收获。 据开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有关人士介绍,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栾丰实率领的考古队,日前完成了对开县渠口镇云安村余家坝战国墓群的大面积考古发掘。 开县渠口镇云安村余家坝与云阳县接...
昨日,有读者打进本报热线称,福州台江区祥坂小学的工地上挖出一块石碑。据说这块石碑已深埋地下30年。石碑的“重见天日”,让祥坂新村的居民们兴奋无比,因为它有着非凡的文化价值,是所有祥坂居民的“宝物”。 目前,这块石碑已立在祥坂新村的净土庵前。老人们称,石碑见证了净土庵的历史。 这块石碑高约2米、宽0.8米,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部分字迹已不太清晰,边...
近日,从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获悉,先后征集到王之涣的堂弟王之咸及王之咸第五子王绾的墓志,据该馆有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洛阳曾经出土过王德表及其夫人、王洛客、王之咸、王绾、王之涣等王氏家族的九方墓志,足以说明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家族的墓地就在洛阳。 王之咸的墓志记载,他的祖父名叫王德表,曾做过瀛州文安县令;父亲名叫王景,曾做过登州和莱州刺史等官职;王之咸曾做过长安县尉等职,后因故被贬为淄川郡司士。唐天...
记者昨日从邯郸市磁县东魏古墓发掘现场了解到,随着一个个墓室壁画的成功剥离,墓葬文物抢救发掘工作基本结束。据悉,由于这是该市所发掘的北朝墓群中唯一没有被盗掘过的古墓,出土文物除了精美的壁画、彩色陶俑外,还有镇墓人面兽、青石墓志等。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队长朱岩石介绍,古墓的主人为元祜,皇族,葬于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该墓结构非常清晰,主要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
本报蓬莱讯(通讯员 晓春 建萍 惠泉 记者 新书)10日,蓬莱市文物局接到报告,在原驻军木器厂十字路口处的工地上,发现蓬莱城内的著名古桥——草桥。 据蓬莱市文物考古人员现场勘查,古桥位于地下1米处,南北走向,长6.4米、宽4.6米、高2.1米,单拱横跨密汾河故道,发现时保存完好,东部中间券石上刻有“草桥”二字。另外,在桥头券石上还刻有“光绪丙申 草桥 宋宫保捐...
7月10日,记者从北京大学三峡库区文物考古队获悉,由该队承担的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忠县半边街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自1994年开始规划发掘至今,已圆满完成田野发掘工作,出土文物总量近1万件。 据了解,半边街遗址位于忠县县城长江边上一块台地上,和著名的中坝遗址相连。北大三峡库区文物考古队在半边街遗址进行发掘中,发掘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发掘有房址、灰坑、墓葬、灰沟、窑、灶等遗迹,共发掘近300座战国墓,经...
新华网合肥7月11日电(记者熊润频何晏)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获悉,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工作目前进入尾期。此次发掘面积约450平方米,出土各类玉器、石器和陶器近400件。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杨立新介绍,今年5月18日至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凌家滩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此次发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墓地的北区,主要了解北区的墓葬分布状况;第二阶段在墓地的南区以东,主要了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