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保靖文物局工作人员正在2号墓发掘 2号墓出土的西汉青铜剑 2号墓发掘出的西汉陶鼎 1号墓出土的西汉玉环 近日,笔者从保靖县文物管理局了解到,该县清水坪镇成功发掘西汉古墓。 该墓位于清水坪镇魏家寨村王土田,四座墓同用一个长大38米、宽17米的封土堆,属典型的汉代“家族并穴合葬墓”,是该县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封土堆墓葬,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家寨古城遗...
“从出土的绳纹、方格纹黑陶片和罐、盆等物品,可以更加确认此处就是龙山文化遗址。我们还要在这里继续发掘,寻找先商文化、月石文化、夏文化的遗迹、遗物。”昨日下午,在民权县双塔乡牛牧岗村北500米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博士研究生刘余力指着10多个正在挖掘的探方(如图)向记者介绍。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于10月15日开始对牛牧岗新石器龙山早期文化遗址进行全...
10月28日,衡阳市南岳区考古人员在南岳镇荆田村抢救性发掘了一座东汉古墓,目前已出土各类文物20余件。 该墓为青砖单室封顶结构,墓长4.1米,宽2.1米,高2.2米。经文物工作人员连日来精心清理,现已出土古铜器、铁器、陶器等各类文物20余件,其中一面东汉赤帝青铜镜品像完好,尤为珍贵。据文物专家介绍,发掘过程中虽未发现年号铭文,但根据青砖纹式、墓葬形式及随葬器物推测,该墓为东汉中晚期墓葬,距今约有...
近日,绵阳高新区松林坡汉墓的发掘工作取得突破。截至10月29日,考古人员已获两项重大发现:该墓出土的子弹头形制的颜料被认为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绘画蜡笔;近2000年前生产的铁剑剑柄合金出土时仍光亮如新,为东汉冶金技术水平提供了重要佐证。 10月16日,绵阳某房产公司在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墓并及时上报绵阳市文物局。由于古墓形制为砖室墓(古代中原地区的墓葬形式),且属于防潮水平较高的积炭墓,考古人员认为,...
地宫,一个听上去神秘而藏有宝贝的地方,西安法门寺地宫的发掘曾让考古队员和国人都惊诧于它的金碧辉煌。可实际上的地宫却不是金碧辉煌的“宫殿”。 近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南京珍珠泉附近的定山寺内发现了一座地宫。在地宫内,记者只看到了一个四周用青砖砌成的八角形塔基,居于中心的一个正方形石匣则是最有可能出现舍利等珍贵文物的地方,但是如今,那里却空空如也。 据分析,石匣内的文物要...
“这个铁釜与一般铁釜不一样,里面还装有一层与之形状相同的陶胆,很少见,这见证了秦汉时期四川成都冶炼技术已经十分精湛,铁制品已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对研究秦汉时期铁器的发展和四川人民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昨(25)日,在大邑县晋原镇红光小区统建房的施工现场,该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刘洪彬指着新出土的陶胆铁釜介绍。 40多处古墓从春秋到宋明都有 铁釜出土地位于大...
24日晚,历山路道路改造工程解放桥北工地施工时发现一处古墓。考古人员发掘后初步判断,这处古墓属于明清时期墓葬,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5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解放桥花卉市场门口的施工现场。一位民警正在这里看守墓葬,附近有不少人围观。路边有一条南北向、深约3米的长沟。在沟的北端,底部东侧有一个长约70厘米、高约60厘米的洞。 记者顺着长梯下到沟底,只见洞口边沿砌着一些石块,洞长约两米,里...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考古发掘,截至昨天(23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人员在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建设工地共发掘出21座古墓葬,同时出土两条珍贵的明代玉带。 该工程占地范围处于北京市文物保护区,属重点监控地带,以往曾发现过重要文物古迹。此次发掘,在华能北京热电公司的配合下,共清理出金代墓葬1座,明清墓葬20座。出土有金环、金耳挖、银簪、铜镜、铜带扣、瓷碟、玉带、陶罐、墓志、铜钱等各种质地文...
近日,家住秦市昌黎县的黄先生赶到唐山一建筑工地内送料时,无意在土层中发现了一块重达25斤的怪异“肉饼”,经初步判断,这块“怪肉”很可能是具有神秘色彩的“太岁”。 昨日上午,记者赶到昌黎县靖安镇,见到了这块怪异的“肉饼”,其长约50厘米左右,厚约15厘米左右,椭圆形,重达25斤,外表沾满了厚厚的腐殖土,...
墓碑上的汉画像 墓群发掘现场场景 山东省微山县微山岛乡万庄村村民日前在施工掘土过程中发现一古墓群,截至19日已出土文物百余件。微山县文管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该县近年首次出土铜印,同时在西汉古墓中出土青瓷器也极为少见。 19日,记者赶到位于微山岛乡万庄村村北部的发掘现场。在文管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5名村民正在发掘位于墓群西部的一古墓,从墓中挖出的土堆积在墓的南面和西面。据现场的发掘人员...
保存完好的大型陶罐 昨天,邗江区方巷镇联合村发掘的西汉晚期墓葬群陆续开棺。考古人员在两个夫妻合葬墓中发现上千枚西汉晚期的铜制五铢钱。据悉,出土如此数量的汉代铜钱比较少见。 上午9时许,考古人员启动开棺程序,两个棺木被陆续打开。由于棺木中有许多积水,考古人员用瓢将积水淘尽,然后又慢慢用手将厚厚的淤泥扒去,几十分钟后,棺底终于尽收眼底。随着考古人员展开清理工作,一件件漆器、陶器、铜器被运上岸。考古...
图为发掘现场和出土的釉陶罐 20日,市文管会考古专家完成了对花果山西侧蛤蟆坑一处墓穴为期两天的发掘,在墓葬的边箱中出土了较大口径的釉陶罐、雕刻精美的木俑及西汉时期的五铢钱。 据在此施工的高先生称,他于18日在挖掘围墙地槽时挖到了这个墓葬的一角,发现其棺木明显年代久远,并且周围有零星被土层石块压碎的瓷器片。有多年施工经验的高先生感觉这是个古墓,便立即停止施工,并向花果山乡政府通报这个情况。...
10月11日,位于定襄和五台两县境内的忻阜高速公路文物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收获,出土了众多极有价值的汉唐文物。 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忻州市文物管理处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定襄县河边镇滹沱河二级台地青石遗址发掘清理了2000多平方米范围内的古人类遗址,发现了从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东周、汉代的多层叠压文化层,发掘出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贝饰等器物。同时还发掘出3处保存完好的古人类烧制陶器...
一条跨越1400多年历史的项链,从湖北巴东县一处六朝时期的墓葬中出土后,引起众说纷纭:项链上的珠饰非常精美,是玉?是石?……中国科技大学的董俊卿等人最近揭开了谜底:玻璃。 2003年,考古人员在巴东县雷家坪遗址墓葬中,发掘出一条精美的项链,上面有多种颜色的珠子和贝壳。其中珠子小巧玲珑,表面光滑,具有玉一样的质感,有红、蓝、绿、黑、白等多种颜色,凭借肉眼,谁也无法判断其质地...
近日,桂花园工地频现明代古墓,有专家认为,该地为明代墓葬区。昨天,施工过程中又有新发现,两座宋代古墓“重现天日”,由此打破了专家的看法。 当天下午,市博物馆接报后立刻派人前往现场,对两座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这两座墓距离前一日挖掘的处士墓70米远,一座此前已被盗,不见棺木,一座除北角被挖以外,剩余部分较完好。 这座古墓为单砖室墓,砖室长230厘米、宽107厘米,距离地面6...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