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就是新挖掘出的宋代白瓷 乐宜高速路施工现场挖出三朝瓷器,收藏家称,这可能改写“彭县是四川发现的唯一白瓷窑址”的说法 昨日,乐山市五通桥区陶瓷收藏家曹洪打进本报新闻热线称,在乐宜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挖掘机挖出不少古代瓷器,其中许多精美的白瓷碎片和瓷具更是吸引了一些收藏爱好者前去寻宝。 乐山收藏届人士表示,这些瓷器的发现,为乐山西坝窑遗址的考古提供了有力证据,并有可能...
双流胜利镇月牙村发现一座夫妻合葬的北宋古墓 昨日上午,双流县胜利镇月牙村发现一座北宋古墓。当人们无意间发现并打开这座古墓时,当中散落出的基本完好的陶俑、钱币、铜镜等随葬品,引发了当地民众和考古人员的浓厚兴趣。 修建公路 无意间发现一座宋墓 该墓位于在建的双华路(双流至华阳)胜利镇月牙村段工地上。据工地人员介绍,昨日上午8点过,一辆满载下水管道的卡车经过原本很平整的泥土路面时,一...
加拿大境内也曾生活过大量恐龙 据国外媒体报道,加拿大科学家近日取得了一项惊人的发现。科学家们在位于加西部太平洋海岸附近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境内发现了一些恐龙脚印化石。 新发现的恐龙脚印化石 加拿大CTV电视台介绍称,除了上述恐龙脚印外,科学家们此次还找到了远古龟类的化石。 这次发掘的现场在温哥华东北约700公里远的地方。专家们认为,这些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根据初步估算,其形成时间已...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在包头市燕家梁元代遗址进行的考古工作又获新发现,共清理房址14座、灰坑13个、道路1条、瓮棺葬1处,出土文物近200件。 燕家梁遗址位于包头市九原区燕家梁村东南台地上,北望阴山,南濒黄河。2006年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上万平方米的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批精美文物,专家推断其与元代水陆驿站有关。 此次发掘面积为1500平方米,新发现的14座房址主要分布在路边,呈长方形,...
记者从日前结束的200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论坛上获悉,去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项目30项,勘探、发掘的面积83万平方米,发掘墓葬近600座,共出土2000余件精美文物。 据介绍,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了一系列考古发掘项目,抢救出大批珍贵文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在对赤峰市元宝山区哈拉海小河沿文化时期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出土200余件(套)随葬品,包括彩陶、素面陶、玉...
我国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竹席 我国考古发掘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宝剑 我国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金饰物 江西省靖安县李洲坳古墓,从2007年1月6日开始发掘,到2008年1月14日,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发掘,专家们认定,该墓葬时间为距今约2500—2600年的春秋晚期,一坑47具棺木,这种一坑多棺葬俗全国首次发现。 目前,墓葬中共出土文物近千件,并有多件国宝级文物。 据介绍,在...
近日,家住务川县洪渡河边的一位老农向媒体称,30多年前,他在河边淘砂时,曾一次挖出数十余公斤箭镞,后来作为废铁卖给废品回收站。 邹回忆,他曾和哥哥将挖到的十余公斤“铁钉钉”背到县城的废品回收站,当作废铁卖掉。几天后,务川自治县文管所的干部找到他,他才知道卖掉的是古代的箭镞,是文物。于是,他带着文管所的人去了河边,但只挖出了十几枚箭镞。 据了解,箭镞是古代弓箭上的R...
从2007年1月6日开始发掘,到2008年1月14日,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发掘,专家们认定,江西省靖安县李洲坳古墓的墓葬时间为距今约2500-2600年的春秋晚期。一坑47具棺木,这种一坑多棺葬俗属全国首次发现。 目前,墓葬中共出土文物近千件,并有多件国宝级文物。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介绍,在考古中,墓葬的棺木内有竹席并不罕见,但该墓葬中出土的一张竹席可以说是自我国考古以来,发现年代最早...
出土石像 千年佛像头 1月初,柏乡县城出土一批古代石雕佛教造像。这次出土的石佛造像时代跨度较大,有北魏、北齐、唐、明代等,同时出土的还有汉白玉质佛像,品种繁多,极其精致。 1、千年石佛 “崇光寺”旧址位于柏乡县城东街路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柏乡县棉油厂建在遗址上。2007年6月辟为居民生活小区,2008年1月1日小区建设工地在施工中出土石雕佛像及部分寺...
当地居民保护文物立了大功 一匹具有较高考古和文物价值的明代石马出现在扬州,昨日文物部门已经对石马进行妥善保护,近日将移至更适合保存的场所。记者采访了解到,这匹珍贵石马竟是“意外”发现的,附近居民不知道石马是个“宝贝”,但已经把它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好几十年来,大家自发保护石马,最终使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文物基本保持原貌。扬州市文物考古队束队长告诉...
前天下午,杭州半山田园社区明园路1幢西墙脚下,几名工人在挖土埋管时挖出了一个陶罐。经省博物馆有关专家鉴定,这是西汉陶罐。 人们在陶罐附近还发现了几座西汉古墓。今天,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将组织专家现场发掘清理。 陶罐出土后被弄碎了 前天下午3点左右,田园社区的李大伯路过明园路1幢附近时,听到有工人在轻声议论:“你说里面会不会有铜钱?”一个工人端着罐子,贴在耳边摇了摇。 ...
今日,记者从省文物部门获悉,屯留县常金村发现了一件元代元宝形瓷枕,为研究元代时期瓷器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瓷枕通体施白釉,微泛黄,枕面、前面、背部均施黑褐色花草纹博古图案,枕面周边和底周边施一圈黑褐釉,背部纹饰中部有一透气孔,枕高12厘米,枕面径达21.2厘米,保存完好。整个器物造型大方古朴,釉色明亮,纹饰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宋代,流行着一种奇特的葬俗,夫妇同葬一座双室墓,但双室之间用一道隔墙隔开,宋代文人苏东坡称之为“同坟而异葬”,这种墓葬在南京江浦宋代张同之墓室中曾有发现。但是,在宋代以后,这种葬制基本消失,采用者极为罕见。昨日,南京市博物馆一支考古队在江宁谷里发现了一座明代中晚期的夫妇“同坟异葬”墓,在昨日对一号墓室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墓主尸骸以及铜镜等精美文物。 差...
近日,孝感市、大悟县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大悟发现一座被命名为“团墩子遗址”的西周时期古遗址,遗址上有西周时期大量红烧土建筑遗迹和陶片。据介绍,这是近些年来大悟县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 该遗址是在调查郑(州)长(沙)成品油输送管道建设工程沿线时发现的。据称,遗址位于该县东新乡鹿鸣村流泉畈湾西侧,北临澴水西支流的古河道。所处地貌为一块扇形冲积平地,土墩高出地面2至4米,平面呈圆形...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日前披露:该院近期在郑州市上街区的一处考古工地上发掘了一批晋、唐时期的墓葬,出土大量重要文物。在一座墓中出土的两件唐代青花塔形罐非常罕见,其中一件瓷器的腹部非常明显地绘有一幅古代“曲棍球图”。 张松林说,这处墓地位于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西4公里的一块耕地中,西距巩义市黄冶唐三彩遗址19公里。该地汉、晋时期属河南郡,唐代时期属河南府,其周边地带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