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工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007年对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村东北的张家堡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汉代墓葬440余座,出土陶、铜、铁、铅、玉石、骨等各类文物近3000件。尤为重要的是此次发掘了三座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墓葬,墓葬规格较高,出土了玉衣、铜蒸馏器、大体积的釉陶器等一批珍贵文物,首次在新莽时期墓葬中发现了九鼎组合,为汉代社会生活及汉长安城布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
洛湛铁路岑茂段出土文物的后期修复和整理工作从去年9月起,到今年1月中旬暂告一段落。近日,高州市博物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已修复的文物达250多件,估计总数将超过300件。 去年初,在洛湛铁路岑茂段沿线发现的亚公山、塘尾岭、屋背岭、牛角山、光山、荔枝岗、马岭岗7处古代遗址,经过半年的发掘,于去年9月中旬完成。这次发掘的7个遗址年代都集中在南朝至唐代之间。根据历史记载,该时期正是以冼夫人为杰出代表...
M110墓葬出土的玉衣片 M115墓葬出土的九鼎 罕见的玉衣、大体积的釉陶器、造型奇特的铜蒸馏器,这些珍贵的文物出土于西安市北郊张家堡汉墓群。为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工程,考古人员2007年上半年对墓群进行了发掘,并于昨日公布考古成果。 西安北郊发现汉代墓葬密集区 据介绍,该汉墓群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广场东侧,西距汉长安城约2500米,属于西安市北郊汉代墓葬密集区,周边尚...
记者昨日获悉,厦门同安区五显镇塘边村日前在平整溪仔尾征地时,发掘出两碣清代武职官家墓志铭。墓志铭为黑色辉绿岩质,高0.28米,宽0.55米,四面阴刻楷书共106行,满行23字,楷书铭题为《皇清诰封夫人洪惠林太夫人墓志铭》,距今已有244年。 墓志铭详细记述林太夫人守节54载,侍奉公婆、相夫课子的贤能女德以及50多位三代子孙婚嫁的情况,对于研究清代中叶的武职官所、门荫制度、官家联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
近日成都市新都区文管所透露,在斑竹园镇发现一处约4000年前的聚落遗址,出土了大量宝墩时期的陶器、石器,还发现了4000年前的尸骨。据悉,这是沱江流域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1月20日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17个探方整齐分布,发掘面积约有500平方米。古代的房基、灰坑、陶窖和墓葬等陆续“重见天日”,分别被考古队员用白线作出标识。“这些与人类生活相关的遗迹证明,...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部门对察哈尔右翼前旗汉长城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房址、亭障类遗迹各一处,出土大量汉代遗物。 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察哈尔右翼前旗文物管理所对汉长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的文物包括铜五铢钱、铁刀、铁剑、陶罐、陶碗、陶盆、陶瓮以及大量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 据了解,亭障类遗迹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它处于两条长城遗迹的中部,平面基本呈方形,边长约10米,北...
世界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武当山遇真宫西宫,因毁于火灾,其建筑埋入土中无人知晓。湖北省考古所研究员孟华平2日称,前不久完成的考古发掘表明,遇真宫西宫建筑分早、晚两期,早期建筑开阔富丽,呈现明代皇家道观景象,正好印证了明代“北修故宫南修武当”的说法。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不久前,湖北省考古所对遇真宫西宫进行了整体发掘,发掘面积达9500余平方米,出土了110多件明、清两代的珍...
印证明代“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之说 世界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武当山遇真宫西宫,因毁于火灾,其模样埋入土中无人知晓。昨天,省考古所研究员孟华平介绍,前不久完成的考古发掘表明,遇真宫西宫建筑分早、晚两期,早期建筑开阔富丽,呈现明代皇家道观景象,正好印证了明代“北修故宫南修武当”的说法。 不久前,省考古所对遇真宫西宫进行了整体发掘,发掘面积达9500余...
高唐县固河镇一村庄日前在进行土地改良挖湖蓄水时,挖出一大型古墓。据文物专家鉴定,该古墓为东汉时期墓葬,由于古墓在主人下葬后不久便被破坏,考古人员没有找到墓主人的墓志铭,墓主人身份尚不能确定。不过经过文物专家的努力,墓中还是出土了部分制作精美的陪葬品。 据高唐县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该古墓由甬道、耳室、侧室、前室、后室组成。古墓打开的时候没有发现棺木,估计是下葬后不久就遭遇了盗墓贼,如今已棺木全无,...
考古人员最近在南部阿尔泰边疆区发掘出一具距今2000多年的女性木乃伊。 俄埃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专家康斯坦丁·丘古诺夫说,这具女性木乃伊的年代属于公元前8世纪的西徐亚时代。木乃伊的发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研究西徐亚文化和西徐亚人的生存状况。 考古人员发现这名女子的双手生前保养很好,说明她家境殷实,很少劳动。另外,随木乃伊一起发现的还有一些皮制衣物的残片和金属饰物,但这些物品是否属于这名女子...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发现两处辽金时期遗址,出土了一批精美文物。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凉城县古城梁村、半坡村附近的两处遗址进行了整体联合发掘,发掘面积2400多平方米,共清理房址4处,灰坑47处、水井1座。考古人员发现,这两处遗址内地层堆积较好,基本分为3个文化层,均属辽金时期遗迹。在出土文物中,陶器多为辽金时期典型物,包括瓮、罐、盆、碗等;瓷器种类...
出土的铜纽扣 出土的铁器 近日,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东柞村一村民在村北附近挖沙时,挖出五枚绿色铜纽扣。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现场勘察后确认,此处是距今约800年辽金时期的一个墓葬遗址。据了解,这是我省首次发现辽金时期服饰的铜纽扣。 “这次出土的铜纽扣,是金代人穿的兽皮衣服上的。”29日,桦南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王树楼告诉记者:“这次出土的文物还有木匠用的铁...
位于金山区朱泾镇五龙村爱国9组的“阁老坟”,日前出土了两通清代康熙年武英殿大学士赠少傅谥文恭王顼龄墓志铭。金山区博物馆馆长奚吉平称,此墓志铭体积之大在上海地区实属罕见,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两块铭石为清代青石,形制呈正方形,边长80厘米,厚15厘米,是在雍正四年,即公元1726年铭刻的,距今282年。其中一块铭石为篆体阴文,字迹十分清晰。另一块铭石四边均...
汉代夜壶 盘口壶 五连罐 福建南安丰州皇冠山古墓群昨出土一个东汉到三国时期的矮扁形状的盘口壶。连同此前几天的五连罐、夜壶等,专家称这是泉州首次发现的汉代文物,并推测可能是汉人南迁时从中原带来泉州的,说明丰州古墓并不都是六朝时期的,还有更早的。这些文物,有望成为汉代中原人南迁泉州的实物见证。 盘口壶跟之前发现的不一样,显得矮扁。泉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陈建中判断它为东汉到三国时期的,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