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约4个月的发掘,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许堂乡的迎水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近日顺利完成。 迎水寺遗址为近圆形的台墩,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因302省道拓宽工程占用遗址西侧,从3月开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武汉大学考古系、阜南县文物管理所,对被工程占压部分共400平方米的遗址进行了发掘,共清理了灰坑103个、房址8座、墓葬1个。 遗址堆积的主要年代为龙...
我去过最温暖的地方,是家。日前,安徽师范大学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老师们在早读过后,给孩子们带来了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提到‘家’,大家能想到什么呢?”“爸爸妈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给出了答案。随后老师简单地分析了文章,在提到“回想父母对你们做过的最温暖的事”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开始小声交流,很多孩子积极举手。 “有一次下雨,雨衣很小,妈妈把雨衣给了...
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赴庐江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来到实践地东风村开展关于手写的教学活动,作为手写的一部分——汉字书写,则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让孩子们学习汉字,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源远流长,探字之根 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有助于孩子们进一步学习汉字,继承汉字文化。志愿者通过讲述手写的“前世今生”,为孩子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汉字知识拓展课,让他们了解汉字的...
“sh……eng……y……in……声……音”村委会会议室里传来了孩子们朗读音标的稚嫩声音,这是安徽师大志愿者正在教授孩子们字词的正确读音。为响应国家推普扶贫攻坚计划的号召,7月中旬,安徽师大志愿者来到庐江县罗河镇东风村开展普通话教学活动,着力在支教过程中激发孩子们对普通话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 乡音“助”教,感受普通话之音 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志愿者首先播放了...
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赴庐江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来到实践地东风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以“文字打败时间,手写给人温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志愿者通过教会孩子们用日记、书信和读书笔记来记录学习生活,培养孩子们的手写习惯,以手写方式传递真善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我手”写“我生活”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写日记可以记录他们的成长心路历程,倾诉内心声音,形成自己的“小天地”,缓解压力...
安徽省黄山市的老城区,横江、率水、新安江的交汇处,坐落着一条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街巷——黎阳老街。近年来,黎阳老街的面貌焕然一新:沿用徽派风格,结合现代设计,将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古民居融入现代建筑群中,不但不违和,还多了不少时尚感。 随着我国文物保护政策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古民居得到保护与利用。黄山市作为古民居数量多、保留情况较好的地区,在保护和利用方面作出了不少有益探索。 ...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歌声悠扬飘出窗外,四十多人的课堂流淌着动人的音符。日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志愿者在天气炎热的盛夏里,为孩子送来了一汪音乐的清泉。 孩子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还停留在“好不好听”的“官能欣赏”阶段上,志愿者希望能够通过美学教育,提高孩子们对“美”的感悟力和鉴赏力,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开拓孩子们的眼界,让孩子们用耳朵聆听世界的美。 ...
网络配图 近日,安徽含山县陶厂镇祁首行政村道士观村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发现一墓葬群。含山县文物管理局为确保墓葬出土文物安全,及时组织力量对3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工作,同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周边区域进行了钻探。 清理工作历时半个月,三座墓葬均为“甲”字行竖穴土坑砖室墓,M1、M2保存相对完整,M3早期已遭严重破坏。发掘的墓葬虽少,但仍出土了珍贵文物19件,有银器、铜器、铁器、瓷器、石器等品种...
迎水寺遗址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许堂乡大桥村大桥集,遗址为近圆形的台墩,总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因302省道拓宽工程占用遗址西侧,2018年3月至7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武汉大学考古系、阜南县文物管理所对被工程占压部分共400平方米的遗址进行了发掘。 迎水寺遗址的发掘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了灰坑103个,房址8座,墓葬1个。遗址堆积的主要年代为龙山、商代和西周时期。 龙...
针对当今愈益明显的提笔忘字现象,7月20日,安徽师范大学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来到庐江县罗河镇东风村开展有关手写的宣传教育活动。志愿者通过讲述手写的前世今生,为孩子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知识拓展课,让他们了解手写历史,感受手写魅力,培养手写记录的习惯。 孩子们积极踊跃观看视频 手执毛笔,写秦简辉煌 志愿者以睡虎地秦简的讲解作为开头,告诉孩子们秦简反映了小篆向隶书转变阶段的...
苗深荷半塘,垂藤引夏凉,竹荫蝉声噪,青石映晚霞。7月17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宣城水东探访皮影团队到达宣城市水东古镇,开始了为期十天的民俗文化调研之旅。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太白笔下的宣城令人辗转反侧,而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水东更是芳名远播——皮影、河灯、杨泗庙、枣木梳……真可谓“五水槽门条石路,小楼天井马头墙。木梳竹器呈奇色,枣味芬芳暗送香”,安徽师大学子眼中的徽韵物...
7月18日,第八届天堂寨天贶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安徽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拉开帷幕。 这场别具特色的夏日盛会,既传承了大别山民俗、弘扬了金寨精神,又集中展现天堂寨美景。第八届天贶节以“传承民俗文化、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开展特色活动,有古开寨仪式、推独轮车和跳竹竿舞比赛、千人吊锅宴、民俗风情踩街、打花棍、狂欢夜等节日,一场激情夏日的盛宴。 现场自2010年开始,天堂寨将这种传统节日挖掘出来,并赋予它...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日,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镇的烈山窑取得重大收获。 该窑于2017年9月在新湖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被发现,经过前期考古调查和勘探,从今年3月初开始对其正式发掘。发掘分南、北两个区域进行,发现4处保存良好的窑体。北区发现2处窑址,其中一处为典型的马蹄形馒头窑,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构成,出土文物主要包括碗、盘、盏、罐、建筑构件等,时代为北...
记者从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现场获悉,为配合凌家滩防洪二期工程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凌家滩考古工作站已开始启动凌家滩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 安徽玉龙文化旅游投资公司董事长储茂成一行看望正在现场发掘的朔知教授 据介绍,此次发掘重点为外界一直瞩目的凌家滩外环壕遗迹,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有望再次为世人带来中华远古文明的新信息。对于凌家滩环壕遗迹,现场发掘的省文物考古所凌...
革命文物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如何让革命文物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弘扬光荣革命传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月5日,安徽省政协召开协商座谈会,就加强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建言献策。 资料图 会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介绍了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战略规划,湖北、河南、安徽三省文物部门分别介绍各自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情况,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发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