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22日,2017中国·恨水文化旅游节暨张恨水故居复建工程竣工开放仪式在张恨水故里——安徽省潜山县余井镇黄岭村举行。 张恨水(1895——1967),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乡黄岭村人,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的作品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生平创作了100多部通俗小说,总字数近2000万字。 当日,记者走进潜山县余井镇黄岭村,远远便可见一座与周...
7月18日,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历届主席团成员书法作品捐赠仪式在合肥市政务区赖少其艺术馆举行。 安徽省文联主席、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吴雪,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王艳,省书协第三届主席张良勋、副主席耿立军、第三、四届副主席余国松,现任主席李士杰、现任副主席方斌、任智、陈建国、陈辉、桂雍、董昭礼、谢道佑及第一届主席赖少其、第二届主席李百忍、第三、四、五届副主席傅爱国的家属代表与社会各界人士共...
7月13日,2017年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召开。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出席会议并讲话,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广祥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刘曙光出席会议。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主持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突出文物安全,总结工...
7月12日,记者从安徽省官方获悉:为了不让徽派古建筑在时光中“凋零”,该省日前出台《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为徽派古建筑编制档案,鼓励个人“认养认租”。 截至2016年,中国已有129座城市获批“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安徽的亳州、安庆、歙县、寿县、绩溪县均位列其中。 此次...
汉画像石,是汉代艺术家以石头为载体,镌刻于祠堂、石阙等建筑中的画作,是研究两汉时期文化、经济、丧葬习俗等方面重要的实物资料。近日,记者来到第一届萧县汉画像石学术研讨会现场,探访汉画像石所承载的汉代历史文化。 萧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汉画像石集中的出土地之一。 据萧县博物馆馆长周水利介绍,在萧县当地出...
为适应文物保护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安徽省文物保护工程规范化管理,促进安徽省文物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近日,安徽省文物局在合肥举办全省文物工程管理培训班,会议由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长邵海卫主持,安徽省文物局长何长风出席培训班并讲话,各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文物局局长(文管所所长)、颍东区、颍州区、颍泉区、琅琊区、南谯区、琅琊山风景区、裕安区、金安区、宣州区、义安区、贵池区、九华山风景区、宜秀区...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18年底,全省完成500个左右传统村落档案建立和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到2020年,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一批旅游、文化产业集群,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意见》提出,安徽省将全面保护村落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
近日,安徽博物院“徽州古建筑”数字展览上线。 “徽州古建筑”展览是安徽博物院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常设展览,展览通过文物、模型、图片等形式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徽州古村落水口、祠堂、牌坊、民居等各类建筑,反映出徽州古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此次数字展览运用3D、环物、视频、全景等多种数字技术除了对“徽州古建筑”实体展览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外,还针对部分古建筑进行了实地数字化采集,丰富了数字展览的内容。观众可以...
资料图:安徽黄山歙县,新安江畔的村落。陈一年 图片来源:CTPphoto 6月16日。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安徽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18年底,安徽省完成500个左右传统村落档案建立和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到2020年,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一批旅游、文化产业集群。 《意见》称,安徽将...
“平时一间客房200元到300元,节假日或黄金周期间价格更高,还供不应求。”安徽黟县宏村村民王利玲表示,她利用自家房屋经营民宿,一年收入10多万元。在黟县,文化遗产正成为当地开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支点。 据了解,安徽黟县境内有1684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有1590处。西递村、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31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
启动仪式现场赵强摄 6月9日,第12届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徽蚌埠市博物馆和蚌埠市民广场举行。 该活动由安徽省文化厅、蚌埠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蚌埠市文广新局(旅游办)承办。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宣传安徽省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成果,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文化遗产意识,激励公众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蚌埠市市长王诚表示,...
安徽各地:在保护文化遗产中传承历史和文明
“通过2014年到2016年的考古发掘,我们有两项比较重要的发现:在遗址的核心区发现了一个人工堆筑的大型夯筑台基,围绕这个台基有人类大规模聚集活动形成的陶片兽骨堆积,初步推断属于祭祀活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领队张东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日,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对外发布了2014年至2016年考古最新成果。 2014年至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围绕双墩遗址核...
资料图 经过3年多努力,近日,安徽省全面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省省级、16个市、61个县全部通过普查验收。通过普查,安徽省摸清了可移动文物资源总体情况,新发现一批重要文物,健全了文物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了全省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 此次普查,安徽省共组建78个普查机构,投入2015名普查人员,累计举办培训班92期,培训人员1.1万人次。通过对4.7万个国有单位的调查,安徽省共登录文物...
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金寨大别山区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为华中抗战贡献了巨大力量,也留下了众多革命文物和革命遗址。在第12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金寨,走访安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情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旧址位于大别山腹地金寨县汤家会镇,这里红色革命政权机构设置早、部门全、运转时间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