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以其古朴厚重的造型美、光润如玉的乳浊釉效果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窑变艺术,为世人所倾慕。特别是历代帝王、名人更是对钧瓷推崇备至,遂使其盛名传天下,素有“国之瑰宝”的美誉。 图中展示的钧瓷碗为南阳市博物馆藏品,口径23、高9.5厘米,造型饱满,敛口、斜长腹、圈足,俗称宋钧“鸡心碗”。胎呈牙白色,泥质感较强。除圈足墙外,器身满施...
碗径16厘米,直口微内敛,深腹。底内凹呈鸡心状,宽厚圈足,足墙略外撇,圈足内有乳突状凸起,胎体较薄,胎质较细,胎色土黄,碗内施满釉,碗外壁施釉不到底,釉层较厚,呈半透明状深天青色,尤其是碗口沿处有两块紫红色斑纹,发色美丽,结合其器型,胎釉、釉层呈色等方面特征分析,应为元代北方窑场烧制的钧窑系产品,且碗无破损,品相,发色完好。市价在3万元左右。
北宋崇宁时,钧窑继汝窑之后突起在河南钧州(即禹县),成为生产高档瓷器为主的窑场。本文所介绍的这件钧窑玫瑰紫釉高足碗,即是一件官钧的代表之作。 碗高8.3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4.7厘米。造型为莲瓣式,以微曲的轮廓线构成丰腰秀丽的形体,以凸凹变化的曲线勾勒出莲花形的碗沿与碗壁,腹部的棱线与莲瓣式口沿上下呼应,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足壁能见微尖的16个凸棱形成一个状如莲茎的喇叭形高足,将实用性...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初年的禹县(今河南禹州市)城北门里的钧台。钧窑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艳丽鲜亮的釉色,变幻神奇的窑变,绚丽斑斓的色彩组合,在众多的瓷系中,独树一帜,为世人所青睐和称颂。 钧窑有官、民钧之分。官钧: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釉色为多次施釉,因此釉层肥厚,然釉层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的釉面常有扭曲纹理,似蚯蚓走泥纹(器心底...
斗笠碗盛行于宋、金时代,敞口、斜腹、小底足,倒置像斗笠,其口径18.5厘米,足径4.3厘米,高约5厘米。手工拉坯成型,底厚往上渐薄,器壁有拉坯时形成的轮指痕,圈足旋痕明显,削足不过肩,足端平切,墙厚适中,内墙稍外斜。从此碗口沿小崩口可看到糯而灰色的胎质,圈足黄褐色杂有褐色斑点,底中部有一小块厚钧釉点。 碗的内外施乳浊状天青厚釉,釉面晶莹玉润,有开片;釉中气泡稀疏,密布细棕眼并杂以黑疵点和墨...
烟台市博物馆馆藏:玫瑰紫斑碗 走进博物馆 高9厘米,口径21.7厘米,底径6.9厘米。直口微敛,斜腹内收,圈足,底部有旋胚痕,鸡心状乳突,足墙斜削。胎骨厚重,胎色浅黄。釉色以天青色为主,釉色明快润泽,有冰裂纹及鬃眼。碗外壁施釉不到底,有垂珠现象。内壁有一大一小两块玫瑰紫斑,鲜艳而凝重,生动娇润,互相映衬,宛如初秋天边的晚霞,在玫瑰红、深紫和天蓝之间旖旎变幻的绮丽颜色。 钧窑...
上手淘得这件大小适中、工艺精致、品相完美的金代钧窑天蓝釉带紫斑斗笠碗,其经过很有意思。 1997年11月上旬周日的上午,在家乡邻市小镇一个摆卖玉器杂项的小档前,当地一位绰号“马大师”的瓷器收藏“高手”和我搭话:“秀才,说起收藏的方方面面,你的文章是写得不错的了。但只是纸上谈兵,动动笔头虚张声势而已。说到真金白银的买东西,我看你没什么底气!我家里好东西多的是,有胆量放马过来开眼界吗?” ...
宋 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 高4.8cm,口径9.5cm,足径3.5cm。 碗呈花瓣状。口内敛,器里凸起、器外凹进10条棱线,将碗自然分成十花瓣形,圈足。通体釉色为天蓝色,其上显现几块紫红斑块,上有铁质斑点结晶。 此碗造型别致,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妩媚多姿。蓝、紫相间的釉色,又如同天空中飘浮的彩云。 我国的瓷器在宋以前多以单一的青釉做装饰,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
宋代瓷器有五大名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官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官窑或官釉,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官窑相媲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宫廷旧藏官与哥窑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内外的,总数也不过300件左右,以至个别官与哥窑名瓷破损残片也被视为至宝,宋官窑瓷之名贵由此即可见一斑。由于宋代官窑中国瓷器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廷御窑,带有高贵族成分...
钧窑天蓝釉碗,北宋,高7.9cm,口径18.9cm,足径5.7cm。 碗敛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及圈足内均施天蓝色釉,足底无釉。 此碗圈足处不施釉,露出胎色呈黄铜色。清代乾隆皇帝御制诗《题钧窑碗》,其中有“围匡底用以铜锁,口足原看似铁坚”句,描述的正是这种似铜铁色的圈足。
定窑划花八棱大碗 定窑清雅脱俗、色莹可爱,自古乃属中国名瓷之列。在今年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中,一件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更是堪称其中的珍品。 这件八瓣花式大碗胎质细腻,器形端庄,盌内划花线条流丽生动,釉面柔润,色呈牙白悦目,聚处若泪痕而色略深,久历千年风霜,朴淳如昔。与此碗相类之传世品寥寥可数,私人藏例更是绝无仅有,足证其珍,并是著名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伉俪之雅蓄,见于多个重要展览。克拉...
老成都盖碗茶 成都人对茶具的使用,彰显出了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成都茶馆里的传统茶具是三件套——茶碗、茶盖和茶托子(因为形状似船,故又名茶船),俗称盖碗茶。 盖碗茶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唐代。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卷下《茶托子》条载:“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抚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
八曲忍冬纹银碗,唐代,1972年1月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乡西曲江池村出土。口径11.58厘米,高3.79 厘米,重194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银碗平面呈八曲葵瓣形,碗体较浅,腹壁微曲呈弧形,下部内收,底部为多棱喇叭形矮圈足。外腹八条分瓣内凹线较深,在碗内形成八条凸起的棱线,使碗体呈八曲瓣。碗内腹沿分瓣棱线布置八株花草,每株有对称花叶,花叶顶端为三瓣,一圆两尖,花草下部互相连接呈八角状。碗内底心...
侧视图 俯视图 碗底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过程中,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发现一件珍贵文物——元代龙泉窑青釉刻划花墨书八思巴文瓷碗。该瓷碗2003年出土于济南市县西巷遗址,该遗址曾发现包括佛教窖藏、宋代地宫、明代房基等在内的重要文化遗迹,取得了重要考古成果,引起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 瓷碗口径19.9厘米,底径6.5厘米,高7.8厘米。侈口,深曲腹,圈足。胎灰白,胎质细...
这件南宋影青莲瓣纹折沿碗是沪上著名收藏家胡平先生的藏品。整器高8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5厘米。器表施青白釉,釉层较厚,釉层间气泡较多。胎白坚致,扣之声音清越。器表有莲瓣刻花装饰,刀法自然灵动,质朴大气。内底简笔刻划两水禽,类鸳鸯,作悠闲戏水状。口沿斜折,使造型变化富韵味。值得一提的是这件碗的釉色是真正典型的青白色(也称影青),而且器表施釉均匀,青白釉呈色稳定,具有温润如玉的艺术效果,而这正是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