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距今800多年的“夹杆石” 近日,吉林市民荆峰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发现了一块造型独特的石头,后经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块金代时期的“夹杆石”,距今已有800多年。根据史料记载,在九站附近曾有座白花城,该城是金兀术妹妹白花公主的佣兵之地。后城中建一庙,庙里供奉的是白花公主,庙前有高大的旗杆,这块“夹杆石”就来自白花公主庙前。 在大学内发现古老的石头 6日上午10点,在荆峰的带领下,吉林市政协文史研...
6月15日,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圆满结束。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省的300多位数字博物馆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采用主旨报告与大会论坛相结合的形式,从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与文化创造活力、数据管理与文物资源利用、数字展陈与文化传播、泛在博物馆(科技馆)模式与实践、博物馆数字交互与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原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科协普及工作部部长、2013年联...
6月13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陕西省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增添了新科技—无人机,这两台无人机可以升入空中查看文物遗产点周围的情况,而其采集的信息可以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 13日,陕西省公安厅和省文物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进一步发挥公安文物联合执法长效机制的效能,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我省文物安全,继续完善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建设,推进信息系统二期升级优化后...
云南省丽江市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除采用传统保护措施外,近年来充分发挥高科技手段在遗产保护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将先进科技成果运用到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增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促进合理利用遗产资源,在全力打造数字古城、建设智慧古城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和红阳近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介绍,仅去年共投入资金4077.5万元,实施了一大批科技支撑保护项目,主要有:稳步推进丽江古城世遗数...
日前,国家文物局组织“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遗址博物馆预防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古代建筑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项目“遗址博物馆环境监测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结项验收会,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遗址博物馆环境监测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并建议继续完成课题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承担的“遗址博物馆环境监测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阳陵博物馆、西安...
如何将文化遗产与创意设计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如何实现文化遗产的“以商养文”?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期间,丝绸之路文化贸易论坛暨2015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五楼茉莉厅举行,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由文化部外联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承办。会议由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董事长、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宣柱锡主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
6月2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遗址博物馆预防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古代建筑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项目“遗址博物馆环境监测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结项验收会。国家文物局科技司副司长罗静、科技与信息处刁道胜,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于丹华,课题结项验收专家李化元、苏伯民、方云、铁付德、朱宝利、杜宇国、吴来明、罗秀成、商澎、孙燕红、郭士萍,以及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等近40人参加了验...
天津科技工作者罗宝琪承担的“大宋水运浑象仪科学复原”项目顺利完成,复原仪器稳定可靠,运转良好。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再现宋代大型天文仪科学原理。这个项目近日通过由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研究所、清华大学等专家组成的验收鉴定委员会验收。 项目验收会专家认为,这个模型设备以古代文献记载为依据,用实验考古的方式再现宋代水运浑象仪的科学原理,稳定可靠,运转良好。 北宋元祐七年,天文学家苏颂成...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馆藏包括天文、地球资源、人类、古生物和现代生物5大类。该博物馆是纽约市各年龄段学生和成年人最喜爱的科普教育基地,互动式教学形式多样,鼓励参观者积极参与体验,增加了展品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博物馆互动式展览与媒体部主任伊莲•阿隆索和数字化学习部副主任巴里•约瑟夫13日向记者介绍了该馆互动式教学特点,并带领记者现场体验互动式教学。 ...
“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2013—2015)”(以下简称探源四期)的考古工作在2014年取得扎实进展。2014年探源四期各课题所涉的考古工作均顺利开展了相关研究。在进行繁重田野工作的同时,共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5部。 2014年度的探源工程考古工作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田野考古工作新收获不断更新中华文明的复杂性 良渚古城2014年的工作集中于莫角山遗址。发掘...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在推动文化艺术发展、催生新的艺术形态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成为当代艺术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同时也影响着大众的艺术审美体验。
4月29日,副省长张复明在吕梁就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调研。 张复明先后来到方山县于成龙墓地、于成龙故居等地,实地察看了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情况。张复明指出,于成龙廉政文化是山西省的特色文化,相关部门和市县一定要认真贯彻王儒林书记在方山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尽快修复于成龙墓地和故居,早日建成开放。在吕梁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张复明认真察看了解了“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和无人机等项目的建设情况...
概念中应用 这种结构的装置能够折叠成直径8.9英尺的原型,展开后能够扩展成82英尺的阵列。作为概念的验证,该团队已经创造出了桌面大小的原型,扩展可达4英尺,可以很好的演示概念中的设备折叠与扩展方式。 Trease说,“这是艺术,文化与技术的融合”他认为这种太阳能电池能够部署至各种航天器中,并应用至低成本的卫星中。目前该设备仍在原型阶段,团队开发的方向或许象征了未来航天科技设备的发展方向...
有没有试想过半导体光源、盐与冰的热力学反应、合成生物学、试管蛋白质细胞与菌类孢子的培养、木虫蚀木的「天然交响乐」、西洋镜里的沙尘暴……等,这些应只有科学家会使用的专有名词,或仅会出现在科学相关书籍中的用语,都可能化身为艺术作品而且被观赏?于日前落幕的荷兰电子科技艺术节 DEAF(Dutch Electronic Art Festival),将焦点落在大自然的力量,以艺术关注无生物的存在与其对人类生...
艺术和技术紧密相关。科学技术本身也是美的因素之一,结构力学、钢材、混凝土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新型施工机械的应用,才能使各式轻巧、大跨度的桥梁得以出现。桥梁造型艺术还积聚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蕴藏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审美传统、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亦成为文明的象征。 鹿特丹的天鹅桥 这座引人注目的埃拉斯穆斯(Erasmus)桥梁自1997年起就成为世人赞美的目标。年轻的阿姆斯特丹建筑师Be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