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西医解剖学传入中国后,清宫收藏的人体解剖模型。 图为清代宫廷所藏显微镜。 图为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骑过的英国三枪牌自行车。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介绍说,康熙皇帝热衷天文和数学知识,还请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担任科学老师,开启了清代中西科技交流盛事,目前展出的110多件文物涵盖天文仪器、数学用具、度量衡、医学用具、武备器械、钟表、生活用具等七大部分,展现了近代中西交流在科技方面的...
“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多城市联合申遗项目。中国明清城墙是指最终建成于中国明清时代,现分布于江苏、陕西、湖北、浙江、安徽、辽宁等地具有军事防御、抗洪防灾和空间规划等功能的体制性构筑物,包括南京城墙、西安城墙、荆州城墙、襄阳城墙、临海台州府城墙、寿县城墙、兴城城墙、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等。这一组合项目中,南京城墙等级最高,保存长度最长。 一 、南京城墙智慧化博物馆...
清朝康干盛世时期的天文仪器、数学用具、度量衡、生活用具,想必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记者从山东博物馆了解到,《皇帝眼中的西洋科技展》将于12月1日在山东博物馆正式开展,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10余件西洋科技文物将正式与山东观众见面。 图为即将展出的西洋科技文物轮船式风雨表。 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清宫各类西洋科学仪器,包括天文、数学、度量衡、医学、武备、钟表、生活用品等八个方面110余件,通过...
在多数人印象中,“博物馆”总是历史和传统的代名词。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少博物馆开始尝试新科技导览,令游客耳目一新。 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犹太人宽容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3D眼镜,游客佩戴眼镜即可身临其境地“感受”俄罗斯犹太人历史的各个场景。馆内还安装了多个可触摸大屏幕,游客可随意查阅在俄犹太名人们的故事。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去年5月引进“任天堂3DS”掌上视频游戏控制导游系统。该系统表现为一个...
展品:铜镀金象驮四面表 据山东博物馆官微消息,《皇帝眼中的西洋科技》展将于12月1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清宫各类西洋科学仪器,其中包括天文、数学、度量衡、医学、武备、钟表、生活用品等八个方面120余件文物,通过天文仪器、数学用具、度量衡、医学用具、武备器械、生活用具、钟表、科技相关绘画与书籍八大部分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清代宫廷科技发展的水平。展览自12月1日起将持续...
【摘要】采用各种科技方法已经成为考古研究中最活跃、最具突破性和成果最为丰硕的方面。科技考古又被视为学科交叉或多学科探索的领域,可以超越传统及单学科方法的局限,从不同物质遗存、特别是隐性材料来提炼各种信息。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及这种学科交叉对考古研究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这种学科交叉也存在亟需改善的较大问题,即科技手段的应用与考古学的问题意识及科学阐释并没有很好结合起来,使得科技测试与考古分...
日前,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博物院主办;吉林省博物院、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市博物馆承办的“201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科技文创培训班”,在吉林省博物院新馆举办。来自全国90 余家文博单位的150 余名文创专业人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邀请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6 位知名专家、学者授课,采取实地教学、文创推介、产品展示、集体讨论等灵活多样...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5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介绍,经过20年努力,我国科技考古已经由逐步开展新技术应用到全面推广阶段。 王巍指出,社科院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外合作课题50余项,制定行业学术标准4项,为完善我国学科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社科...
埃及胡夫 (Khufu) 金字塔的新发现让人们看到解开古代最具代表性历史遗迹之一的谜团的希望,包括其中是否可能含有密室。借助最新的红外技术(与电影《夺宝奇兵》中不顾一切的方法大为不同),来自埃及、法国、加拿大和日本的研究人员团队现正使用热感摄像机扫描四座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据悉,“扫描金字塔”项目开始于 10 月 25 日,旨在寻找开罗南部胡夫金字塔(也称为“大金字塔”)、吉萨 (Giza) 哈夫拉...
2015年11月5日,“科技人 考古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大会”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行。 会议开幕式由白云翔副所长主持。王巍所长首先致辞,祝贺科技考古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并对到场嘉宾表示感谢。王巍所长充分肯定了科技考古中心成立二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指出,伴随着国际考古学学科的发展,能否在考古学研究中有效地应用科技方法,已成为衡量考古学研究水平的...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5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介绍,经过20年努力,我国科技考古已经由逐步开展新技术应用到全面推广阶段。 王巍指出,社科院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外合作课题50余项,制定行业学术标准4项,为完善我国学科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社科...
【摘要】随着我国文物出土量与陶制文物出土量的增加,关于陶制文物有效合理保护问题接踵而至。为了提高我国在陶制文物方面的科技保护水平,本文笔者主要运用文献法从陶制文物的病害认知、陶制文物的制作工艺、保护陶制文物的保护机理方面的研究、保护修复的案例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笔者在本文还回顾了我国或国外陶制文物科技保护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且阐述了目前我国陶制文物保护现状所存在的问题。目前,关于陶制文物在病害方面...
日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小玲陪同下赴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调研。 宋新潮首先听取了郑小玲对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的汇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贾连敏,副院长陈家昌汇报了关于保护中心人员组成、项目开展及成果的情况。 宋新潮实地查看了文物保护分析实验室(有机质和无机质)、文物保护修复室和业务培训室,并询问工作人员项目、设备的运行情况。他说,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是按照较高标...
张艳红在数据监测平台前工作 各种高科技文保设备 天津博物馆预防性保护监测系统数据监测平台 离子色谱仪,能监测馆内是否存在有害气体 众所周知,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珍贵的历史遗存,如今,很多文物静静地“躺”在各地博物馆的展台中,让观众领略历史沧桑留在它们身上的印记。 如何让博物馆中存放的这些珍贵藏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存放、展览?除了传统文保方式之外,当前一些博物...
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图标 初闻岁月行渐冉,不负韶光二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自1995年成立,至今已经历了二十载的光辉历程。值此深秋瑞景,为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考古研究所长期以来对科技考古中心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外科技考古领域学界同仁们的亲切关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将举行“科技人 考古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大会”,以回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