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曾经只能隔栏遥望的龙门石窟特窟看经寺近日窟门重开,时隔63年后,游客得以再度入窟,近距离观赏唐代石刻艺术瑰宝。然而担忧随之而来:如果有人触摸、刻划、碰撞文物或以闪光灯拍照,可能会对文物带来影响。 龙门石窟为敢于“亮宝”,采取了相应措施以确保文物“毫发无损”。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中心主任陈建平说,近年来,龙门石窟利用新技术治理危岩崩塌、石窟风化、洞窟渗漏水等病害已取得显著成效,看经寺等洞窟的稳定...
一直以来,文物古迹的保护始终困扰着考古界,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毁掉,将再也不复存在,比如,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刚刚出土的时候色泽亮丽,表情栩栩如生,如今早已失去刚刚出土时的风采,风化严重,鲜艳的色泽消失了,暗淡如同黄泥。 3D打印用于文物古迹修复 据说这是兵马俑刚挖出来的样子 多年以后,你看到的兵马俑的颜色是这样的 西汉海昏侯大墓出土的文物珍宝 考古学家在抢救被...
考古勘探工作现场 青釉炉(残) 黑釉瓷碗(残) 青釉印花碗(残) 唐五代时期著名的窑场——鼎州窑的确切窑址究竟在哪里,这是陶瓷史上的一宗悬案。3月23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考古人员对富平银沟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确认银沟遗址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采(征)集到瓷器863件。考古人员认为,通过科学考古研...
中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建筑文化遗产,但由于古建筑大都年代久远,部分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毁坏十分严重。怎样才能记住古建筑的昔日的“容颜”?又怎样才能书写好古建筑的“病历”?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团队使用照片建模技术,可以成功复原被毁坏的历史建筑,同时使用HBIM(历史建筑信息模型化)等前沿技术建立历史建筑空间数据档案库,将现代科技与历史建筑保护...
良渚人这盘棋下得很大。 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利工程,大约相当于15个西湖。如此高坝、低坝的严密设计,如何控水、如何运输,这是城市规划,你能感受到它背后的设计者、领头人,需要多么强大的组织能力才能完成,他可能就是良渚的大禹。 “一种文明有多高级,很大程度是看水管理体系的范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说。 在论证会上,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这样说:“100多平方公里的...
目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已经进入实验室考古阶段,当务之急就是科技保护,因为出土文物太多了,铜器铁器就3000多件,还有上万枚简牍以及丝织品、竹木器,这些都是不能长时间搁置的,要及时利用科技手段让文物进入稳定状态再进行科学研究。 受故宫考古所邀请,江西考古所领队、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总指挥杨军前天来到故宫,讲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的发掘故事。此次公开讲座吸引了大批“海昏迷”到场,许多人甚至是站着全程听完...
受故宫考古所邀请,江西考古所领队、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总指挥杨军前天来到故宫,讲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的发掘故事。此次公开讲座吸引了大批“海昏迷”到场,许多人甚至是站着全程听完讲座。 杨军领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20多年。据他讲述,海昏侯墓由墓葬本体及其西侧的一个车马坑组成,本体规模宏大,上有高达7米的覆斗形封土,下有甲字形墓穴,墓穴内建有面积达400平方米的方形木结构椁室。据介绍,2011年至今...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小河墓地的魅力,正在源源不断地向世人展现出来。继世界上最古老的奶酪、中国最早的明胶之后,日前,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再度令人惊叹:距今约3600年前,小河文化的先民们已在使用以牛心为材料制成的“化妆棒”。正是用这种化妆棒,小河文化的女性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涂上了耐人寻味的一抹红色。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杨益民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报告》(Scien...
作为古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地,坐落于新疆霍城县的阿力玛里故城曾经街道繁华、建筑林立,被誉为“中亚乐园”。然而,故城的建筑遗址却迟迟难觅。借助科技手段,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近期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在近日举行的2015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上,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保平表示,在新疆霍城县西北的克干平原近年常常出土青花瓷器、察合台汗国钱币等各类文物,却找不到建筑遗址。考古工作者通过卫...
2月3日,历经8年的发展与探索,陕西数字博物馆实体体验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来到这里,游客只需轻轻一点,或者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轻松浏览从全省百万余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千余种文物藏品的相关资料,还可进行留言、点赞、下载高清图片等互动游览体验。 在陕西数字博物馆实体体验馆里,第一展示区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相关软件,用软件在78英寸的弧形屏上与系统进行互动,进而看到全省七个一级博...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持续吸引着公众关注。为了确保文物发掘及出土后不被破坏,此次发掘采用了诸多高科技,甚至连低氧工作这类以往多用于航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也首次采用。1月30日,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领队杨军来蓉举行公众考古讲座,讲述了海昏侯墓考古的幕后点滴。据悉,这次考古发掘所体现的科学和严谨,被誉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典范之一。 考古并非只有“洛阳铲” 在盗墓小说和影视剧中,“洛阳铲”堪称“摸金...
继唐之后,由契丹族建立的辽代与北宋并立,战和交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辽代国祚两百余年,历经9任皇帝,分葬于5处帝陵。其中今内蒙古赤峰境内有祖陵、怀陵、庆陵,辽宁北镇市医巫闾山附近有显陵和乾陵。由于资料缺乏,辽宁境内的显陵和乾陵坐标始终成谜。 2015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辽宁省北镇市新立村附近发掘出一个经过精心规划、面积庞大、结构复杂的建筑群落,该发现让很多人相信,解开显陵和乾陵位...
1月2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办的“2015-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和示范学校授牌仪式”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内蒙古包头博物馆获得了“2015——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荣誉,这是该馆继2009年荣获该称号后,再次获得这一荣誉。 近年来,包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