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代 · 紫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清·乾隆 高4.4厘米 口径 11.9厘米 底径5.8厘米 珐琅彩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烧制的名贵品种。此碗在紫色的胭脂釉上绘绿色的枝叶、蓝色的花瓣、红色的花蕾、黄色的花心, 色泽浓艳华贵。
宋代 · 吉州窑玳瑁釉碗 宋 公元960年-1279年 食具 高5.3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3.4厘米 此碗釉面是在施黑釉时添加一些淡黄釉,经窑火焙烧,不同颜色的釉层在高温下相互浸润,烧成后淡黄釉色在黑釉底色衬托下蜿蜒浮现,似行云流水,宋代称它为玳瑁釉,是吉州窑的主要品种之一。 吉州窑位于今江西吉安永和镇,始于五代,兴盛于宋,所烧瓷器品种极为丰富,如白釉器...
民以食为天”是国人千年古训 “民以食为天”是国人千年古训,“食色性也”又是圣贤对众生生存定义的诠释,所以,食需物来盛,碗就应运而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碗的形状,质量,工艺随着世情的变迁、工艺的进步使着表现了不同的功能和审美观。时至时代的转变,以前流转下来制作精美的碗变成现在收藏者的喜爱了。斗笠碗是碗的一种式样,广口,斜腹壁呈45角,小圈足。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名,宋代始烧,此后历代均有烧制。 ...
■北宋定窑划花八棱碗 ■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 碗是如今最常见的餐具,但下面这些碗,若作为饭碗可就大材小用了,更别说失手打碎,那可是上亿元的损失。今天,就请大家认识下这些拍卖史上极为罕见、珍贵的亿元瓷碗,感受下它们的精致奢华。 在今年的香港苏富比(微博)春拍中,一只清康熙御制粉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以2.38亿港元成交,打破了碗类瓷器的拍卖价格纪录。此碗直径14.3厘米,...
■北宋定窑划花八棱碗 ■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 碗是如今最常见的餐具,但下面这些碗,若作为饭碗可就大材小用了,更别说失手打碎,那可是上亿元的损失。今天,就请大家认识下这些拍卖史上极为罕见、珍贵的亿元瓷碗,感受下它们的精致奢华。 在今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只清康熙御制粉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以2.38亿港元成交,打破了碗类瓷器的拍卖价格纪录。此碗直径14.3厘米,以罕见的...
五代(907—960) 高4.4厘米 口径12.6厘米 底径6.3厘米 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绿,与陕西扶凤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极为相似。碗心刻“合九”二字。“合九”,可能是“喝酒”的谐音,也可能是“一共九件”的意思,还有待新的出土物或文献资料来考证。碗内底和圈足内均有四个较大的支钉痕,显然是采用支钉窑具叠烧而成,碗内心有小汽泡和砂粒痕。此件越窑碗是不可多得的瓷器艺术瑰宝。
宋(960-1279) 高7厘米,口径19.2厘米,底径6.8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六瓣花形口,芒口镶铜扣,弧腹,浅圈足。碗内满印花纹,口沿印回纹一周,内壁印三只芦雁穿行于石榴花丛中。器底作缠枝瓜果图案。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内外均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
宋(960-1127) 高6.2厘米,口径20.9厘米,底径6.6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敞口,弧腹,浅圈足。内外施白釉,口沿无釉。碗内刻划萱草纹,刻纹流畅而舒展。釉色白中微泛黄,釉面有垂流痕迹。胎质洁白细腻。定窑始烧于唐,到宋代发展为一代名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等。白釉器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要的装饰工艺。
宋(960-1279) 高7.2厘米,口径20.2厘米,底径5.5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撇口,弧腹,小圈足。足脊平削无釉,有窑渣痕。内外施青釉,碗内刻双鹤翔于云中,一鹤衔草,一鹤衔信札。釉色青绿,胎质细腻呈灰白色。构图巧妙,纹饰饱满,刻花有浮雕感。为耀州窑精品。
宋(960-1279) 高8.3厘米,口径20.3厘米,底径5.6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敞口,斜直壁,小圈足,足脊无釉,有窑渣痕。内外施青绿釉。碗内壁模印花纹,内心为菊花,内壁为缠枝菊纹,外壁刻菊瓣纹。浅灰色胎,釉层较厚,有气泡。
五代(907-960) 高8.4厘米,口径18.6厘米,底径8.6厘米 1981年北京西郊八宝山辽韩佚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折沿,深腹,圈足外撇。裹足垫烧,底部有五个条形支烧痕。内口沿刻凹弦纹一周,内心刻划一对首尾相逐的鹦鹉,构成团形图案。釉色青绿,莹润似玉。出土时越窑青釉划花宴乐人物图注壶放置在碗内。
清 陈设品 高8.9厘米 口径10.2厘米 足径9.6厘米 碗呈委角六方形,撇口,斜直壁,圈足。外壁粉彩绘折枝花卉纹。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雍正时期,粉彩器已成为彩瓷的主流产品,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丰富,绘制精湛。雍正粉彩装饰图案常见山水、人物、花草、虫蝶纹等。施彩柔丽,构图疏雅简洁,纹饰具有纤细的柔态,用笔工细,画风深受恽南田没骨法的影响,达到了“花...
清 康熙 高7.7厘米 口径17厘米 足径7厘米 碗口外撇,弧壁,深腹,圈足。器施以红、黄、黑等彩料的五彩装饰,外壁绘仙人图,人物以红彩勾勒轮廓,加以平涂敷色,碗心绘折枝桃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六字双行款。 五彩是明清时期御窑厂生产的重要彩瓷品种之一,到康熙时期,釉上蓝彩和黑彩的运用,使五彩瓷更加绚丽多姿。陈浏《陶雅》记:“康熙官窑彩碗上画过海八仙,而并无海水,...
清 康熙 高6.9厘米 口径15.6厘米 足径7.3厘米 碗敞口,弧壁,深腹,圈足。器内外以豆青釉为地,内心、外壁以青花红彩绘旭日东升图,青花绘海水礁石纹;红彩绘祥云红日纹。山石矗立于波涛翻滚的海水中,一轮红日跃于海面喷薄而出,与彩云连成一体,呈现出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象。《小雅?天保》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之语,寓有国泰民安,祥瑞和平之意。此图又称为“海天浴日”图,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
胭脂色釉,也称金红釉,是清代康熙年间从欧洲国家传入我国,故又称洋红。古人对颜色的命名是非常形象和科学的。由于此色极像女人涂抹嘴唇的胭脂,十分娇艳迷人。最早是作为珐琅彩颜色之一,到雍正、乾隆时开始成为名贵的单色釉品种。它是一种低温釉,在烧成的白瓷器上用吹釉工艺将含金的红釉吹上去,然后再在800℃左右低温中烧制成功。由于含金量的多寡,造成呈色的浓淡,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浓。故有胭脂水、胭脂红、胭脂紫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