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碗:拥有不一样的韵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以食为天”是国人千年古训

  “民以食为天”是国人千年古训,“食色性也”又是圣贤对众生生存定义的诠释,所以,食需物来盛,碗就应运而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碗的形状,质量,工艺随着世情的变迁、工艺的进步使着表现了不同的功能和审美观。时至时代的转变,以前流转下来制作精美的碗变成现在收藏者的喜爱了。斗笠碗是碗的一种式样,广口,斜腹壁呈45角,小圈足。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名,宋代始烧,此后历代均有烧制。

 

  

斗笠碗

  斗笠碗有很多种类,有五代的青瓷斗笠碗、白瓷斗笠碗;宋代的青白瓷斗笠碗;元代的青花瓷斗笠碗、卵白瓷斗笠碗、釉里红斗笠碗;明代的青花瓷斗笠碗、五彩瓷斗笠碗、斗彩斗笠碗、各类颜色釉瓷斗笠碗!斗笠碗盛行于宋、金时代,敞口、斜腹、小底足,倒置像斗笠,其口径18.5厘米,足径4.3厘米,高约5厘米。手工拉坯成型,底厚往上渐薄,器壁有拉坯时形成的轮指痕,圈足旋痕明显,削足不过肩,足端平切,墙厚适中,内墙稍外斜。

 

  

斗笠碗

  斗笠是田园生活的缩影,宁静,安详,流露着一股自由闲适,不由让人心安,充满向往。千百年来,精巧的斗笠杯碗也沾了斗笠的光,被古人赋予了一种逸然世外,天高云淡的道韵。甚至很多文人雅客认为用三才盖碗泡茶、斗笠碗品茶,才能充分体会茶道的韵。如今尚存的茶道流派,都对斗笠碗用情颇深。

 

  

斗笠碗

  古人造碗师法自然。海棠式、莲办式、折腰式、卧足式、鸡心式、盖碗式及墩式,不一而足。宋代流行的斗笠式更为人们喜闻乐见:大沿口,斜直壁,小圈足,反扣过来分明是一只江南斗笠。大不盈尺的一个碗,蓄集了五颜六色的色彩,非凡的造型,冷艳的意境。碗里乾坤吟进唐诗宋词的韵味,盛下了黑龙潭整个的梅园,美得令人噤默。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