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有一把民国仿乾隆珐琅黑地满彩百花图案的瓷壶。该壶高15厘米,壶围54厘米,壶把呈“9”字形。整把壶通体绘满了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花卉枝叶,有寓意富贵的牡丹,代表长寿的菊花,清新高雅的百合,秀气婉约的荷花、月季、牵牛等等,花花世界,栩栩如生,姹紫嫣红,百花争艳,仿佛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的百花园里,隐约闻到了阵阵扑鼻的花香。 此壶胎质细腻,胎体厚重,色泽均雅,采用的是乾隆珐琅瓷盛行的轧道工艺,暗...
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首名为《石渚》的诗词出自晚唐诗人李群玉之手,诗名“石渚”是为今长沙窑所处之石渚湖一带,而整篇诗文则描绘了长沙窑兴盛时期的概况,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首明确记载长沙窑的诗词。根据历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可知,长沙窑的产品遍布国内多个城市,并出口至西亚、南亚、东亚等地,而...
长沙窑又名长沙铜官窑,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落于五代。长沙窑的瓷器品种丰富,美观精致,它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创造性的完成了从彩陶到彩瓷、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由单彩到多彩的飞跃,彻底打破了我国古代“南青北白”的陶瓷格局,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是中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 青釉褐斑贴人物纹瓷壶,就是长沙窑众多瓷器中的难得一见的珍品。瓷壶高22.4厘米...
长沙窑又名长沙铜官窑,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落于五代。长沙窑的瓷器品种丰富,美观精致,它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创造性的完成了从彩陶到彩瓷、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由单彩到多彩的飞跃,彻底打破了我国古代“南青北白”的陶瓷格局,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是中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 青釉褐斑贴人物纹瓷壶,就是长沙窑众多瓷器中的难得一见的珍品。瓷壶高22.4厘米,...
贲巴壶,俗称“藏草壶”,为藏族喇嘛教法器,流行于清代。器型似宝塔,大小不同的口和流上均加小盖。小口,直颈,圆腹。流体似瓶,曲折连于腹部,底足中空较高。有青花和斗彩品种,隋唐时期常见的白瓷净瓶,是此类壶的最早母型。瓷器仿制早自元代就已开始。元代我国就有制作精美的青花红绿彩描金器,一直延续到清代。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传世品有红彩、金彩和各种色地粉彩等。
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首名为《石渚》的诗词出自晚唐诗人李群玉之手,诗名“石渚”是为今长沙窑所处之石渚湖一带,而整篇诗文则描绘了长沙窑兴盛时期的概况,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首明确记载长沙窑的诗词。根据历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可知,长沙窑的产品遍布...
从文物定名的习惯上讲,壶是器物规范的功能性名称,执壶是为了区别于提梁壶和有系的壶或其他的什么壶。至于说它是水壶还是酒壶,是茶壶、醋壶还是酱壶,则是用途的说明,类似于窑口、釉色、纹饰的说明。 不管怎么说,如今“老窑”和民窑细路的壶不时尚能访到,而官窑的酒壶、茶壶之类,有些已经扶摇攀升到令人眼晕的七八位数字了。目前高位的纪录之一是香港佳士得2002年秋季拍卖会创造的,一件永乐甜白釉执壶拍出1...
青瓷壶已经破碎 “真可惜了……”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小心翼翼,从土坑中捧出这几片碎瓷片时,一阵惋惜。 据市场星报报道,昨日下午15时许,省城定远路与凤阳东路交口东侧,路面施工工地上,一台挖掘机在掘土作业中,不经意地一铲,让几件隋朝古物重见天日,遗憾的是,几件古物也不同程度破碎受损。 施工工地青瓷破碎现人间 记者赶到现场时,工地还在正常作业,...
扁壶是瓶式之一,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瓷制品最先流行于西晋。造型为直口,溜肩,扁圆腹,外撇高圈足,器腹两侧有对称双系,便于系绳背挂。宋以后,依其形而名之,改称扁壶。元代以龙泉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烧制的四耳小口扁壶最具时代特征。明代景德镇窑以永乐、宣德年间生产的青花扁壶为名贵。 西夏扁壶的胎质、胎色,主要受地理环境、制瓷条件、工艺技术、燃料和烧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胎质以黏黄或黏红土为原料。...
凤首壶是壶式之一,又称凤头壶、凤首壶,有青瓷、白瓷和彩釉陶制品。盛行于唐代。源于波斯萨珊朝金银器的造型,用龙凤纹作装饰,明显地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 中国唐代陶瓷器。造型以凤首作盖,龙身为柄,壶形保留了南北朝时期莲花尊的形状,又吸取了波斯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特征。凤首壶以凤首盖与流相合构成壶嘴。壶柄作弯曲的龙形,首衔壶口,尾连壶底。壶身堆贴6组置于团窠纹中的力士,环绕力士有联珠纹等,均自波...
僧帽壶: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最早为元景德镇青白瓷器。明清两代继续烧造。有青花、红釉、白釉器等。 “僧帽”,出家僧人头上带的帽子。《佛教大词典》“帽子”条目记载如下:头巾、禅巾、菩萨巾,...
传说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他喜欢吃茶,对吃茶也很讲究。此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还有「海内争求」的紫砂壶。有了这三样东西,苏东坡吃吃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在京城做官惬意,但这三者之中苏东坡还感到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壶都太小,怎么办呢?苏东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壶?对,自己做茶壶自己用!他叫书僮...
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这从唐宋绘画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现在,还有宋代青白瓷的执壶流传下来。明代青花执壶,采用了金银器执壶造型的优点,安定、秀美而灵活。因为瓷的质料和青花绘画的关系,青花执壶显得高妙隽雅,正如明代同形状的雕漆器‘仙盏瓶’一样,能够唤起一种梦幻感觉。 壶身主体采取了瓶的形状。如果把...
鼻烟壶又陈烟壶,盛放鼻烟的器皿。明朝末年从欧洲传入中国,由于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宫廷设造办处,专门制作鼻烟壶,但生产规模有限,传世鼻烟壶稀少。乾隆时达到空前的繁荣,制作工艺和材料包罗万象,层出不穷。嘉庆后对鼻烟壶的需求日趋减少。鼻烟壶品种繁多,由玻璃、漆器、瓷器、犀牛角、玉石、葫芦等多种材料制成,工艺精湛,变幻无穷,是书法、绘画、诗词、雕刻等多种文化艺术综合为一体的手工艺品。它广泛汲取了欧洲、阿拉...
鸡冠壶是辽代典型壶式器型,因器型像马镫和饰有鸡冠装饰而得名,由北方契丹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是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色的瓷器样式。 早期的鸡冠壶仿马背上携带用以盛水、乳、酒等液体的容器马盂,所以是扁身单孔,似两片皮页,器身上有仿皮制品的针脚和接缝。后来鸡冠壶逐渐变化,变成扁身环梁式,器身上的装饰也增多了,但仍保留用泥条附加似皮囊式装饰。再发展,鸡冠壶变成底部加圈足和带提梁式。这种鸡冠壶便逐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