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揭开深藏海底的秘密
必备篇 水下考古资格要“十八项全能”
李钊毕业后最开始是进行陆地考古,2007年时参加水下考古培训后,开始转战水下考古。
李钊告诉商报记者,要成为一名水下考古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考古知识,还要具备水下考古资格,需要经过一番培训,入选培训班首先要具备考古专业能 力。另外,因潜水对人身体条件的要求,如不能患中耳炎、身体强健等,筛选十分严苛。培训班除培养队员水下考古专业知识外,还要求队员必须最终拿到世界潜水 联合会国际潜水员CMAS三星证书。因此即便入选培训班,仍有个别队员因潜水能力不过关或中途主动放弃等原因被淘汰。 开放水域潜水、紧急第一反应、高氧 潜水、救援潜水、船潜、夜潜、深潜、水下导航、水下搜索寻回、水下摄影……这些课程便是拥有水下考古资格的人必须要学的内容。当然,要学的远不止这些,这 些只是基本生存技能。幸运的是,从小不会游泳的李钊却因培训学会了游泳,对水下充满好奇的他成功地成为一名水下考古队员。
发现篇 西沙海底世界非常令人震憾
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自1998年海南渔民发现至今,中国水下考古人用了10个年头,卧薪尝胆,等待技术、人员条件相对成熟之际,终于把这艘沉睡海底800年之久的南宋古船成功捞起。
“这,绝不是一条简简单单出水的船,它还将中国南宋时期的航海史、造船史、外销史……一起轻轻托出水面,能亲身参与其中的打捞我感觉自己非常的荣 幸。”李钊激动地说。 李钊告诉记者,他至今还深深记得第一次潜入西沙海底的情景,那美丽的热带鱼、美丽的珊瑚都保存得那么完好,海水清澈见底,是他从事 水下考古工作以来见过的最美丽的海底。西沙海底能保存得如此完好,没有经过任何破坏,实在是难得,他从此就深深爱上了这片海。
挑战篇 水下考古16道工序缺一不可
数十日远离陆地,船上补给困难,这就是中国水下考古队员真实的生活写照。李钊告诉记者,水下考古是一项集体工作,单个人是永远也无法胜任的,工序之复 杂,步骤之繁琐,需要队员之间存在相当默契的配合。清理——编号——水下测绘——水下摄影——水下摄像——取——搬运——固定——托架上平台——托架上船 ——船板摄影——船板测绘——防霉处理——装箱——封箱——入舱16道工序,流水线作业方式,队员之间手手相传,成功托起800多年前的一段南宋历史。 水下的工作艰辛程度远远超过陆地发掘。由于巨大的浮力,考古队员必须腰系4至5块总重达4到5公斤的压铅,同时背负重达15公斤的气瓶才能沉下海底。为了 保持身体平衡,队员们必须双膝跪地支撑身体,互相配合完成各项工作。另外,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掌握在队友手中。水下队员的动作必须轻缓,动作幅度稍大,会 让海底沙子影响视线;那些含水量在300%—400%的船板,稍微用力就会断开,必须轻手轻脚,最大限度保证船板完整。李钊表示,虽然从事水下考古工作很 辛苦,但很有挑战性,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考古研究的发展,我国的水下考古事业将有更大的发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