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公众考古·仰韶论坛”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

      10月27日,“第二届中国公众考古·仰韶论坛”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

      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市长赵海燕,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马潇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社科院研究员、公共考古学会会长王仁湘,北京大学教授齐东方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来自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公共考古组织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门峡市副市长吕挺琳在主持论坛时介绍说:“三门峡作为重要的考古文化发源地,汇聚了仰韶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等一批重要的古文化遗址。这是三门峡优秀文化的见证,也是研究先民文化,弘扬华夏文明、推广普及共公共考古的重要载体。去年首届仰韶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打造了推广普及公共考古知识的平台,为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公共遗产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门峡市市委书记杨树平在致辞中介绍了三门峡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三门峡遗址遗存丰富,对研究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基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三门峡市愿意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为研究好宣传好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便利。”

      王巍研究员在致辞中说:“这是第四次来到三门峡,真正体会到三门峡政府和民众对公共考古的热情和重视。河南省对中国的考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仰韶文化和庙底沟遗址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意义重大,是史前时期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原文明发展的历程是三门峡开始的。三门峡市十分重视公共考古事业发展。主动打造平台让更多的专家、学者、民众参与到公共考古事业中来,体现文化的自觉和主动。公共考古不再是可有可无,是我们考古工作者工作重要部分。去年成立了公共考古专业委员会,这是公共考古事业发展的一个反应。考古的大众化是考古学发展的方向之一。学者在完成自己的发掘和研究外,还要将最新的文明成果呈现给民众。作为世界上少有的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每一次挖掘都是对中华古文明成果的延续。公共考古的宣传和普及具有特殊意义,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者只有认真做好公共考古的普及推广才能深入浅出,更好做好自己的研究领域,才能为国家文化兴盛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在27日上午的学术研讨中,来自饮食考古、商周考古、文物博物馆专业的王仁湘、唐际根、王方等专家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针对公众考古的相关话题展开了交流对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与会专家、学者、公众介绍了考古挖掘前沿研究成果。

      来自山东大学的田川同学在参加上午的考古论坛报告后认为,“三门峡市以仰韶文化为切入点,抓住了公众考古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考古文化宣传内容和范围。这样的学术研讨接地气,是受百姓欢迎的好形式。”

      据悉,地处黄河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的交汇处的三门峡市充分发挥当地文物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学术界不断持续深入关注、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打造出了一系列的优秀文化品牌。“第二届中国公众考古·仰韶论坛”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考古宣传、普及平台。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考古协会、三门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渑池县人民政府承办,会议为期两天。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