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钧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名窑瓷器之一,在北宋时期和汝瓷、官瓷、哥瓷、定瓷并称为五大名瓷,是当时宫廷御用的瓷器之一。故古人有“家财万贯,不如有钧瓷一件”之说法。现在,一件品相相对好一些的元代钧瓷碗盘,比如带红斑的元代钧窑碗盘能卖到数万元,而且市场上的价格仍在一路攀升。 我们在收藏钧瓷时一定要对各时代的钧瓷有所了解,这样在市场上大家才能去伪存真,收藏到真正的钧瓷藏品。 宋代钧瓷一般色泽沉...
宋代钧窑创烧于北宋初期,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地处今河南省禹县境内,城北门里的钧台附近。钧台窑也称八卦洞窑。据考古发掘显示,此地共发现147处窑址,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规模相当大。窑址内堆积的碎片有2米多厚。早期烧造的瓷器种类比较乱,除自有的瓷器外还仿烧汝瓷、白地黑花的磁州窑瓷以及影青瓷等。从这点上看,当时钧窑还完全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基本上是以仿烧其它窑口瓷的民间用瓷。 到了中期,仿造其...
钧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名窑瓷器之一,在北宋时期和汝瓷、官瓷、哥瓷、定瓷并称为五大名瓷,是当时宫廷御用的瓷器之一。故古人有“家财万贯,不如有钧瓷一件”之说法。钧瓷起源于唐代,当时在河南境内的鲁山段店和郏县黄道等地所烧造的花釉窑变瓷应是最早的钧瓷,所以直到现在当地人们一般还习惯把这种花釉窑变瓷称为唐钧。 钧瓷烧造起源于唐代,但北宋时期才是钧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在河南禹县,工匠们烧出了天青、天...
对于古陶瓷收藏我一直反对听故事,弄得神乎其神。当别人与我讲藏品的故事时,我总是说让东西自己说话。但在收藏的过程中,有时的确会发生一些故事,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对你平时积累知识的回报,这之间的过程有时回想起来还真是一个故事。 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只要不下雨,我都要去苏州文庙古玩市场看看。一般很少买东西,事实上也没什么东西好买,主要是看看市场上新出炉的一些仿品,现在仿到什么程度了。一天,我经过一个摊位看到一...
笔者收藏有一件北宋钧窑鼓钉洗残件,有伸开的手掌那么大(17×12厘米),从云头状器足到洗口都保存完好。它出自北京南城的王族大花园遗址,皇家及其后代收藏宋代瓷器,损毁后被遗弃是完全有可能的。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家喻户晓,说明宋代钧瓷的极高知名度并久盛不衰。1974-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河南禹县八卦洞及钧台窑址的发掘,证实八卦洞窑是为北宋徽宗烧制御用瓷器的瓷窑。此外,河北、陕西部分...
近年来,有学者将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神垕烧制的彩釉瓷称为钧彩釉瓷。因为彩釉瓷是在钧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虽然如此,彩釉瓷与钧瓷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那么,其区别在哪里呢? 1.彩釉瓷的釉用基础原料与钧釉基本相同,但所用着色剂的种类却比钧釉多很多。钧釉用的着色剂主要是铁和铜,釉色是以紫红为主,兼有天青、天蓝、月白、豆绿诸色;而...
藏品描述:六福同寿瓶,高22.3厘米,瓶内部主体为一个大葫芦形,外围聚着6只小葫芦,紫红釉,但分布不均匀,有流动的感觉,所有的葫芦口沿和底足都上有黄绿色的釉。底部写有“三”字。 藏品来源:这件钧窑瓷器是藏家顾先生在国内一场拍卖会的预展上看到的,当时就被它紫红色的釉色所吸引,但有圈里人认为这件东西并不是传承有序的,很难把握,而且价位很高,一旦判断失误损失很大。顾先生在预展上足足研究了一个下午...
钧窑为宋代著名的瓷窑之一,它在唐代的颜色釉基础上发展而来。唐代窑址设在下白峪,以烧制黑釉、茶叶末釉和褐黄釉为主,胎体相对厚重,器物内壁满釉,外壁只施半釉,器形多为碗、钵、罐。至北宋时期,由于宋徽宗对于钧窑瓷器的推崇,在禹州设置官窑,烧制宫廷用瓷,并诰封“神钧宝瓷”,钧窑自此勃兴。其地域上以河南禹县为中心,窑址几乎遍布北方重要产瓷区,包括临近的临汝、宝丰,以及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以其古朴厚重的造型美、光润如玉的乳浊釉效果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窑变艺术,为世人所倾慕。特别是历代帝王、名人更是对钧瓷推崇备至,遂使其盛名传天下,素有“国之瑰宝”的美誉。 图中展示的钧瓷碗为南阳市博物馆藏品,口径23、高9.5厘米,造型饱满,敛口、斜长腹、圈足,俗称宋钧“鸡心碗”。胎呈牙白色,泥质感较强。除圈足墙外,器身满施...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瓷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掩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钧窑瓷器加之...
王辉痴迷于陶瓷艺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景德镇和钧瓷艺术的源头河南省禹州市都创办了自己的陶瓷研发地,谈及钧瓷的鉴赏与收藏有一套详尽独特的见解。 中国钧瓷作为五大名瓷之一,历经宋朝、明代永乐、晚清、民国等四个鼎盛时期的发展,在宋代被称为“国之瑰宝”。元、明、清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传诵。随着人们收藏与鉴赏水平的提高,现当代钧瓷打开煌煌国宝的象牙塔,跃进艺术爱好者的视线。中国现当代钧瓷经历...
碗径16厘米,直口微内敛,深腹。底内凹呈鸡心状,宽厚圈足,足墙略外撇,圈足内有乳突状凸起,胎体较薄,胎质较细,胎色土黄,碗内施满釉,碗外壁施釉不到底,釉层较厚,呈半透明状深天青色,尤其是碗口沿处有两块紫红色斑纹,发色美丽,结合其器型,胎釉、釉层呈色等方面特征分析,应为元代北方窑场烧制的钧窑系产品,且碗无破损,品相,发色完好。市价在3万元左右。
北宋崇宁时,钧窑继汝窑之后突起在河南钧州(即禹县),成为生产高档瓷器为主的窑场。本文所介绍的这件钧窑玫瑰紫釉高足碗,即是一件官钧的代表之作。 碗高8.3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4.7厘米。造型为莲瓣式,以微曲的轮廓线构成丰腰秀丽的形体,以凸凹变化的曲线勾勒出莲花形的碗沿与碗壁,腹部的棱线与莲瓣式口沿上下呼应,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足壁能见微尖的16个凸棱形成一个状如莲茎的喇叭形高足,将实用性...
钧瓷因钧釉的神奇才有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瑰丽窑变。正是因为窑变才使钧瓷有了“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价值。因此,自钧瓷发明以来,钧瓷大师们都在殚精竭虑,不断研究和改进钧瓷釉的配方,力争通过钧釉的变化,使自己的作品产生巧夺天工的窑变。 近日欣闻禹州市神火钧窑的郝红雨研制出了一个名为“山花烂漫”的钧釉色新品,而且窑变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于是,记者慕名前往该窑口,一睹“山花烂漫”作品的“芳...
“北有钧瓷,南有爆花,自然生花,堪称国宝。”“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张得凡曾提交提案建议,保护石湾独特的“爆花”烧瓷技艺。相信石湾陶瓷已相当熟悉,然而一千多年的钧瓷艺术多数人却并不知晓。不久前,记者在陈村茶博会上“遇到”了从钧瓷文化发祥地神垕镇送来的展品。 这批钧瓷的主人桑晓飞来自河南省神垕镇,这次他特意从家乡运来了自己岳父钧瓷大师文国政的精品。他说,俗话说黄金有价,钧无价。桑晓飞痴迷于陶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