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土纺土织技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1―8―2所属地区河北·邯郸·魏 县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邯郸魏县申报日期2007

 

  魏县地处河北省南部,位于邯郸市东南51公里处。魏县夏朝时为观户国,战国时为魏武候别都,秦始皇时名刺蒲,属邯郸东郡。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始置魏县,沿袭至今。

 

  魏县土纺土织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由麻纺织转入了棉纺织业。到了元代,在黄道婆纺织机具和技术改革影响下,魏县土纺土织业得到了发展,用土布做成的衣服、被褥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用品。魏县土纺土织业历经明、清,到民国和解放初期达到鼎盛时期,全县农村家家备有纺车、织布机,成年妇女都会纺花织布。

 

  魏县土纺土织技艺繁杂,有搓花结、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印布、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12道工序。决定土纺土织布条格、花纹的关键工序是经、纬色线的设计排列和缯的多少。缯有二页缯、三页缯、四页缯三种,二页缯用单梭能织白布、条纹布;经、纬色线的有序排列,能织出多样的方格布。魏县土纺土织经过广大妇女长时间的生产经验,创造出的条格、花纹布多达二百余种。方格布有“石榴籽儿”、“席子纹”、“ 筛子底儿”、“苏联大开花”、“苏联小开花”等一百余种;条纹布有“合股线”、“菜瓜道”、“黄瓜道”、“半个脸”等五十余种;三页缯、四页缯布有“阴阳脸”、“油菜绿”、“鸭梨黄”、“七色八棱图”、“豆腐丁儿”等五十余种。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机器纺织业的发展,土布生产渐渐被冷落。

 

  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重新认识到棉布渗汗保暖、无毒保健的优点,穿用棉布在农村、城市重新兴起。据调查,目前全县有一百多个村,三千多户置机生产土布。到1983年,魏县土纺土织生产除手纺手织传统工艺外,又增添了由机纺线手工织布的新工序。目前全县有三家机线、整经加工点,促进了魏县土纺土织生产的发展。

 

  当前,由于老年人相继去世,青年人不再愿意学习,土纺土织的技艺存在着严重失传威胁,保护任务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