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完整“铜雀瓦”一片难求非“邺瓦”

      河北临漳县素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称,邺城遗址位于该县西南部,用“铜雀瓦”制成的著名“铜雀瓦砚”就诞生于此。日前,记者从临漳县获悉,专家经考证认为,“铜雀瓦”有别于“邺瓦”,严格地说,它们是两个概念。

  “在历史文学中,有大量对铜雀瓦的描述和铜雀瓦砚赞誉的篇章,但许多诗人将‘铜雀瓦’泛指为‘邺瓦’,把东魏北齐的瓦也说成‘铜雀瓦’了,这是不正确的。”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员张子欣介绍,“邺瓦”泛指在邺建都的六个政权,经历了数次大的破坏和重新建筑所用的瓦,均称“邺瓦”;“铜雀瓦”严格地说应指铜雀三台上用于宫殿等建筑的瓦,狭义指曹魏铜雀台上建筑所用的瓦。“铜雀瓦”属于“邺瓦”,“邺瓦”不全是“铜雀瓦”。

  “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因为当年曹操在造铜雀台的砖瓦时,在泥中掺了铜屑、铁屑,所以铜雀台的砖瓦比同体积的砖瓦重量大,耐磨。这样的瓦制成‘铜雀瓦砚’,受历代文人追捧,久传不息。”张子欣说,“邺瓦”大概分为曹魏、十六国和东魏北齐三个阶段。曹魏和十六国瓦片的形状相近,板瓦长约50厘米,宽约35厘米,两头大小不一样,厚不到2厘米,瓦呈砖灰色,仰面有布纹。十六国地层出土的瓦当为“大赵万岁”、“富贵万岁”文字图案,胎薄,渗水快,不耐磨,不能润笔发墨,这个时期的瓦不宜做砚。 “我们在邺城遗址考古这么多年,发现完整的‘邺瓦’不多,寻找也不太容易,有时挖破耕土发现也是破碎的,完整的‘铜雀瓦’更是一片难求。”在邺城遗址文保所工作10余年的张子欣告诉记者,北周灭亡北齐后,放火焚烧邺城,这时,各大建筑物在烈火中燃烧,后人在焚烧数百年后的瓦砾堆中寻求整瓦,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