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我区迎接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检查验收,结果为合格。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国务院安排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旨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国家工程。此次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 根据重庆市文物局关于《重庆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验收实...
10月17日,记者从广西文物局获悉:我区自2013年4月起正式启动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经圆满完成。此次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区文物普查(不可移动部分)之后,在我区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次区情区力调查。 据了解,此次普查的对象是我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包括普查前已经认定和新认定的国有可移动文物。4年来,全区各级政府共安排普...
为全面、系统地做好十堰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的编制工作,10月13日—14日,市文物局在市文体新广局五楼会议室召开了“十堰市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会”。各县市区文体(文物)局、武当山特区文物局、市博物馆普查报告编写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文物局副局长龚德亮主持。 会议对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前期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对2016年全市的普查工作特别是普...
记者从正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全国长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已基本摸清长征文物资源家底,其中不可移动文物2100余处是分布在全国15个省(区、市)的红军长征史迹。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说,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和各级人民政府结合全国文物普查,及时将长征文物中的许多重要遗存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依法开展保护工作。据初步统计,目前基本摸清长征文物资源家底,不可移动文物2100余处分布于福建、江西、...
昨天,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官网获悉,该局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由文物部门管理使用的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应尽可能向公众开放,未对公众开放的要明确开放时限。 意见明确,认真组织对辖区内文物开放利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准确掌握各级各类文物的开放利用情况。由文物部门管理使用的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应尽可能向公众开放,已对公众开放的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升服务,...
位于拉萨市西郊的罗布林卡,始建于18世纪中叶,经历多次扩建,至20世纪初形成现有规模。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宫殿建筑、文物收藏、园林建筑、高原动植物、民族民俗于一身的多元化文化遗产地。罗布林卡馆藏十分丰富,藏品时代上至吐蕃时期,下至民国时期。收藏有佛像造像、唐卡、古籍文献、瓷器、货币、牙骨角、织绣、竹木、漆器、玉器、法器等20多个门类一、二、三级品藏品3万余件。随着科技发展,文物保护从过去...
记者日前从隆德县文物所了解到,该县近日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调查阶段的工作,共认定、审核、登录、报送可移动文物2384件(套)。此次普查全面统计了隆德这座六盘山下“笼竿古城”内可移动文物的数量、保存现状等基本信息,为今后开展宁南区域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自2012年启动以来,隆德县通过初步调查、筛选排查、重点复查等方式,在全县...
9月21日,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天津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天津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一期)——天津博物馆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监控方案”进行验收评审。 验收组专家听取了项目工作汇报,实地查看了现场,并进行了质询与讨论。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天津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一期)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完成了方案的环境监测、环境调控、囊匣配置等项工作的全部内容,...
日前,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天津市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天津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一期)——天津博物馆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监控方案”进行验收评审。 验收组专家听取了天津博物馆所作的项目结项工作报告,实地查看了现场,并进行了质询与讨论。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天津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一期)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完成了方案的环境监测、环境调控、囊匣配置等...
你见过明朝官员的墓碑吗?清代盐运的度量衡工具又长啥样?在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九龙坡区文管所就找到了这样几件珍贵的宝贝。近日,记者前往该文管所库房,为您独家揭开这些文物的神秘面纱。 墓碑上惊现“螭”,表明墓主身份显赫 碑高160厘米、宽65厘米、厚8厘米,碑额还有阴刻小篆:“赠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刘公墓表……”字样——这是本次九龙坡区文管所在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块明代成化年间的...
清代嘉庆年间专门称量盐巴的铁权,系国家三级文物。记者 杨晨 摄 你见过明朝官员的墓碑吗?清代盐运的度量衡工具又长啥样?在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九龙坡区文管所就找到了这样几件珍贵的宝贝。近日,记者前往该文管所库房,为您独家揭开这些文物的神秘面纱。 墓碑上惊现“螭”,表明墓主身份显赫 碑高160厘米、宽65厘米、厚8厘米,碑额还有阴刻小篆:“赠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刘公墓表……”字样——这...
不可移动文物(古迹、史迹、文化古迹、历史遗迹等),是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是活生生的文物史料。然而相对于被小心翼翼转移进博物馆的文物宝贝们来说,不可移动文物的生存情况可谓举步维艰。最近一段时间,不可移动文物毁坏的消息堪称不绝于耳。7月,河北清东陵被盗;8月,哈尔滨刘亚楼上将故居被强拆;前几天,“莫兰蒂”台风一波带走了三座国宝级廊桥。这两天,辽宁绥中县700年历史的野长城被...
近日,铜陵市博物馆顺利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的审核上报工作。 自今年六月底全省可移动文物审核专家组来铜进行文物数据录入最后审查以来,铜陵市博物馆针对在审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审核要求,每件文物的14项基本指标项、11类附录信息以及大量的照片影像资料等信息逐条认真录入、检查,反复核对,加班加点,顺利完成三千余件文物的数据信息录入,成为我省第一批上报国家文物局信息中心的八个地市之一。...
历时两年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本溪市文物工作者终于完成了对全市可移动文物的首次透析式梳理普查。目前,2677套件、5000余件可移动文物以及本溪市博物馆外的386件可移动文物已全部做好信息采集与录入,通过省专家组和有关部门的审核并上报国家文物局。 据介绍,文物大致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大类,相比较而言,不可移动文物因其属性特点所限,普查工作容易上手,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