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隆平寺塔地宫开启后场景 很多人以为,“上海曾是个小渔村”,“是近一百多年开埠后才‘逆袭’的城市 ”。2016 年,考古工作者用近 7 年的发掘成果打破了这种偏见。 叩问大上海的前世 史书其实早有记载。 “上海”这个地名初现于宋代,咸淳三年(1267年)“上海镇”设立,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又升为县,至明中叶,上海县(今浦西所在地)已成为全国棉纺业的中心。而今行...
日前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结合已揭露遗迹以及出土遗物,专家研判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银沟遗址就是富平县城——义亭城(唐至元时代)所在,系目前全国仅见的一处保存较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 1、银沟遗址何处寻 银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县城东北角,是一处唐代至元代的大型综合遗址,以城址与制陶窑场为主,另有其他种类手工业遗存分布,并有普通的居址、寺庙遗迹等,分布面积约2.3平方公里,现公布为陕西省文...
考古发掘的道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4日透露,考古表明陕西银沟遗址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县城遗址,是目前仅见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能反映唐宋变革期县城及居于其内的普通工商业者的具体情况。 银沟遗址位于陕西富平县,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大型综合遗址,以城址与制陶窑场为主,还有其他种类手工业遗存分布,并有普通的居址、寺庙遗迹等。 考古发掘的壕沟。陕西省考古研究...
“无为道士三尺琴,中有万古无穷音。”琴之一道,意义远不止于一种源远流长的乐器门类。琴的精神,兼有儒道,在数千年的传承中不断变化、丰富,与文人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都体现了古琴对文人的重要性。 9月26日,“太古遗音——龙美术馆藏唐宋古琴与文人清趣特展”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此次展览以“丝桐合为琴”、“但识琴中趣 ”、“天人合为一 ”三个板...
原标题: 海上丝绸之路又添佐证 江苏如东掘港唐宋国清寺遗址显露真容 专家查看遗址内出土的瓷器遗存 新华社记者 李 贺 摄 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发掘,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的唐宋国清寺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7月20日,如东县人民政府和南京大学通报了考古发掘和初步研究成果:共清理出文化遗迹17处和近千件文物标本,初步确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沿海一带罕见的唐宋寺庙遗存,也是海上...
仅剩一口古井的江苏如东掘港国清寺遗址在历时一年的地下考古发掘后重现天日。考古专家在此找到三处始建于1200年前唐宋时期的垫土台基遗迹,印证其是最后一批遣唐使、“日本天台宗三祖”之一高僧圆仁入唐“求法”的起点。 江苏如东掘港国清寺遗址现场。新华社记者屈婷 摄 “证明掘港国清寺正身就像破案,需要多方证据形成逻辑严密的链条,”遗址考古现场负责人、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王碧顺说,目前这条...
图为如东掘港国清寺遗址现场。杨颜慈摄 江苏掘港唐宋国清寺出土近千件文物史料 “重现”古刹全貌 中新网南京7月20日电 (杨颜慈)经过近一年的抢救性发掘,位于江苏如东掘港的唐宋国清寺遗址20日向社会通报考古成果,千年古刹首次“重现真容”。在发掘现场,出土的近千件文物串联起国清寺的历史原貌。 图为在如东掘港国清寺遗址现场,古墙砖依稀可见。杨颜慈 摄 据史料记载,掘港国清寺始...
继发现江南馆街遗址之后,近日在成都春熙路的一工地上又现一处唐宋街坊遗址。有专家推测,该遗址可能是唐代的酒肆富春坊,唐玄宗曾在梦中在此地买酒。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前成都市的古代遗迹处理问题曾有类似案例,经过合理改造,地产开发可与遗迹保护并举。 “原来停车的地方竟是遗址” 成都春熙路群光广场附近发现唐宋街坊遗址的消息,引发成都市民们的热议。成都市民李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这里曾是...
排水沟与之前发现的唐宋街坊相连。 成都春熙路附近的城守街旁,离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大约200米处,又发现一处唐宋街坊遗址。 这处遗址存在房屋、道路、排水沟遗迹,与江南馆遗址有许多相似之处,再次印证了当时成都的繁华。经过考古发掘,专家推测,这里也许就是文献曾记载的传说里,唐玄宗在梦中买酒的繁华酒肆――富春坊。 前店后坊 遗址约有3000余平方米 成都市中心林立...
南宋道路遗址。本报记者吴晓铃摄 唐宋时期的春熙路,是否如今日繁华?在零星史料记载之外,考古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5月31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春熙路片区城守街某建筑工地考古成果。在这面积3000平方米的区域之下,再度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坊市遗址――前店后坊式的房屋整齐排列,市政排水沟纵横交错,道路用特制青砖铺就……这已是春熙路片区第4次发现唐宋坊市遗址。它与附近的“国保”江南馆街遗址...
5月5日—15日,湖州市博物馆在序厅举办唐宋茶器微展,介绍唐宋茶文化概貌,展出唐宋茶具百余件。展览以开放式、组团形展示唐、宋茶具及相关茶文化内容。 合微展,5月7日下午湖州市博物馆特别开展“唐宋茶韵”雅集,现场观众在聆听了湖州市茶文化研究学者、文化名人寇丹带来的唐宋茶文化的比较;湖州市博物馆志愿者、专注唐宋时期古茶具多年的文物爱好者卢武健分享的唐宋茶器鉴赏;国家一级茶艺师、紫笋茶制作技艺非遗...
隋唐时期,制墨艺术已非常成熟,制墨业空前繁荣,名匠辈出。制墨中心从陕西地区扩大到山西、河北。潞州(今山西长治)与易州(今河北易县)是隋唐时期制墨业最发达的两个地方,为当时的制墨中心。 唐代制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唐墨制作也非常精良。墨模完全取代了手工捣杵,因此制成的墨形状多样,坚实耐用。此外,加药物助墨色、发香味,在唐代成为普遍现象。一般的墨加丹砂、兰麝,御用的墨加龙脑或麝香。这样,墨不...
从秦汉到魏晋,再到盛唐,中国酒的酒精度一直没有大幅度提高,那时候饮用的是黄酒的雏形,所以李白能够“斗酒诗百篇”,而白居易的“一壶好酒醉消春”,更说明醉酒是诗人们的日常状态,“但愿长醉不愿醒”,则是诗人们的理想状态。 还不仅仅是灵感,酒后的人们天然就多了热情,以往的隔绝、疏离感消失了,酒席于是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最好的交际场所,微醺的人们多了黏合剂,在酒席上,酒成为中国人情感共同体建立的催化...
欧阳修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晏默存,原题为:《千古伯乐欧阳修:提携曾巩,发现苏轼》 欧阳修文章锦绣,为人却耿介率直,放达不羁,以致树敌无数,屡遭同僚诟病和围攻。对他才华非常欣赏的宋仁宗曾惋惜道:“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他的老师晏殊甚至对人说:“吾重修文章,不重他为人。”可见,欧阳修在做人上的确有过于刚直的一面,刻薄有加,宽容不足。但这样一个对同僚刻薄的人,对有真才实学的后...
唐宋时期的一些瓷器上刻、划有“官”或“新官”字款。其早已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出土的“官”、“新官”字款瓷器资料的日益增多,研究者对其年代、产地和“官”字的涵义等问题展开了较全面研究,取得了令人属目的成果。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与“官”、“新官”字款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正。 一“官”和“新官”字款瓷器的种类、年代、产地迄今发现的“官”、“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