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银沟遗址是目前仅见保存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

考古发掘的道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考古发掘的道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4日透露,考古表明陕西银沟遗址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县城遗址,是目前仅见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能反映唐宋变革期县城及居于其内的普通工商业者的具体情况。
  
  银沟遗址位于陕西富平县,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大型综合遗址,以城址与制陶窑场为主,还有其他种类手工业遗存分布,并有普通的居址、寺庙遗迹等。
  
考古发掘的壕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考古发掘的壕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考古发掘显示,该遗址文化层堆积并不均匀。已发掘的地层可分为四期,从早到晚分别是唐代层、宋代层、金元层和现代层。遗址范围内分布有两组壕沟,专家推断是两处城址遗迹,在遗址的中部南北相对,中间地带分布着两处规模较大的陶窑群。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于春雷介绍,遗址的文化堆积层中,金元层与宋代以壕沟、房址为主要迹象,有少量灰坑和道路,出土遗物以各类生活用器、手工业工具与建材为主;唐代层是以灰坑为主要迹象,出土遗物包括手工业制品与工具为主。宋代层的下部及唐代灰坑的上部,有大量的红烧土块分布。
  
考古发掘的灰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考古发掘的灰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陶窑出土有唐代兽面砖、鸱尾等高等级的建材,还有见于节愍太子墓出土的同类陶罐,出土宋代磨痕装饰的陶器,元代多足陶盘。
  
  考古专家表示,通过对银沟及周边地形的考察并进行相关的水文分析,判断银沟原本是一条人工沟道,形成晚于唐代。银沟恰能与两处城址遗迹中的南城址在位置、规模、走向、遗迹分布情况上相吻合,绝非偶然。因此,判断银沟可能就是南城址西侧的围沟。
  
  文献记载,唐开元年间,富平县治从石川河北岸迁至义亭城,至元末又迁至窑桥寨为止。该遗址与文献记载唐代至元代的富平县城地理位置完全一致,遗址的文化层时代也是唐至元,结合揭露的遗迹与出土的遗物,判断银沟遗址就是富平县城义亭城所在。
  
考古发掘的陶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考古发掘的陶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在唐代文化层,遗址的南部分布密集的灰坑堆积有大量的红烧土块,显示这里曾有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主要是生产陶器、砖瓦、骨器。到宋代,应该对该区域进行了平整,成为居民区,遗址出土大量精美的耀州窑瓷器和大量制作精良的陶器,显示这里在宋代有繁荣的商业活动。
  
  专家认为,银沟遗址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县城遗址,包含有围沟、居址、建筑基址、手工业区、墓葬区,能反映当时县城及底层人民的生活生产状况,对研究丰富唐至元代的社会生活经济等方面是极好的基础资料,是目前仅见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能反映唐宋变革期县城及居于其内的普通工商业者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对于研究富平县的工商业与京城长安、帝陵及耀州窑的关系有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