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吐扎克其村的英麻扎墓地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担任这次考古发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馆员胡兴军介绍,在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的英麻扎墓,考古队员一共发掘了21座唐宋时期的竖穴木棺墓和1座汉代时期的“刀形”竖穴土坑墓。其中,“刀形”竖穴土坑墓葬了50多人,并出土了陶片、蜻蜓眼料珠、毛织品残片及各种木器,其中一个木盘里,还盛着一整只小...
据滁州网报道,看着库房里装了几蛇皮袋的古钱币,市文物所的工作人员也连连感叹,“这还是我们第一次发掘出这么多古钱币,估计有六七百斤,上万枚!”原来,4月13日上午11点半左右,市文物所接到群众电话反映称,滁城花城路二期工地发现大量古钱币。 听到这一消息,市文物所的专家立即赶往工地,并联系西涧派出所对现场进行保护。在当地文化站和民警、村民的配合下,专家们对散落在泥土中的古钱币进行了清理和收集,目前已...
据陕西省文物局通报,通过高科技手段测定后最新确认,陕西富平县的银沟遗址(本报去年12月3日曾作报道)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这里出土的瓷片标本也具有唐末至北宋早期的文化特点。专家说,通过科学考古研究探讨文献记载中的唐代“鼎州窑”、五代“柴窑”与银沟遗址的关系,有望破解“鼎州窑”和“柴窑”之谜。倘若能够破解的话,那么,现有的中国陶瓷史或将重写。 据了解,破解“鼎州窑”和...
陕西省文物局23日披露,经考古确认,陕西银沟遗址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目前当地已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 银沟遗址位于陕西富平县银沟村,遗存有大量古窑炉、古井、灰坑等遗迹,考古人员在该处发现厚0.7米的文化堆积层。目前已探明遗址范围东西1600米、南北1800米,共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古井145眼、墓葬112座。地表和地下有大量唐...
大风乡高拱桥,专家组考察认为,基本可以确定它是荔枝道的一个重要节点 (图由达州市博物馆提供) 3月9日至16日,多名国内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赴达州进行考古调查,勾勒出荔枝道的基本走向。 荔枝道: 基本走向为涪陵—垫江—梁平—大竹—达川区—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秦河乡、玉带乡、魏家乡)—通江县—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镇巴县,共经过10...
被纳入蜀道申遗范围的荔枝道、米仓道考古调查再度收获新发现。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两条古道达州境内的考古成果:分布在宣汉、大竹、达川、渠县等区县的6处唐宋摩崖造像,为荔枝道走向提供了新资料和佐证。其中,宣汉千佛岩摩崖造像为这次新发现。考古人员还透露,这些造像的风格和组合特征受到巴中地区石窟艺术的影响,说明在唐宋时期,米仓道和荔枝道这两条南北走向的路线已经存在着横向联系。 6处造像都属唐宋时...
记者17日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根据该院此前展开的考古调查显示,分布于四川省达州市内的6处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为“荔枝道”、“米仓道”两条古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此次考古调查,旨在为蜀道申遗及文物保护提供更多资料。来自全国的考古专家于3月9日至16日间,探访了四川达州市境内的30余处文物点。 “荔枝道”,系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途经四川达州...
千佛岩摩崖造像 大风高拱桥 记者17日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根据该院此前展开的考古调查显示,分布于四川省达州市内的6处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为“荔枝道”、“米仓道”两条古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此次考古调查,旨在为蜀道申遗及文物保护提供更多资料。来自全国的考古专家于3月9日至16日间,探访了四川达州市境内的30余处文物点。 “荔枝道”,系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
记者2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日前在对宁波慈溪越窑荷花芯窑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过程中,首次发现唐宋时期越窑作坊遗迹。这一发现为青瓷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大量翔实的野外材料。 据悉,上林湖越窑窑址被誉为我国最大的“露天青瓷博物馆”,是国内外陶瓷学界公认的“母亲窑”。其中,荷花芯窑址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为数不多的岸上考古点,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在唐朝曾盛极一时。 2014年9月至2015年...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专家咨询会上了解到,在对越窑荷花芯窑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过程中,首次发现了唐宋时期越窑大作坊遗迹。 荷花芯窑址是上林湖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唐宋时期越窑窑址。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浙江宁波两级考古部门对越窑荷花芯窑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面积近1200平方米,清理了唐、五代、北宋诸时期丰富的地层堆积,其中最丰富的遗迹,集中在两条古代窑炉间的平坦开阔地...
河南民间珍宝档案 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大河收藏》周刊联合推出 唐宋茶具特展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作为古老东方文明的一个象征,茶及其茶文化随着丝绸之路,不断地影响和推动着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兴起和 发展。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饮茶之风盛行,大大促进了陶瓷器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茶器。唐时,借助丝绸之路的繁 荣,中国的茶叶经回纥及...
《海上风 甬上花》——海上丝路唐宋瓷器美学讲座近日在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举行开幕仪式,陶瓷设计师董全斌先生就唐宋陶瓷文化对现代陶瓷的影响,及如何运用唐宋元素来创作现代生活美学器物等问题作了精彩的阐述。现场展览的董全斌陶瓷作品更是给古色古香的庆安会馆增添了几分艺术感。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海上洲际贸易网,又叫“陶瓷之路”。宁波是自唐以来海上丝路中国重要对外贸易主港之一,当时以中国瓷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