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社会蕴含古老文化心理

      5月23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的“礼俗互动: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与会学者从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对近代中国社会演变中的礼俗关系问题深入探究。

      当代社会日益突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容忽视。其中蕴含一个重要的困惑:乡土社会自治能力能否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在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看来,这种自治能力的核心是乡土社会的秩序体系,外在表现为涵盖了观念、民间信仰、礼俗、艺术、审美等的综合体。个体在这个体系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荣誉感和基本的幸福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天下文化结构的重要社会基础。现代社会中的“乡愁”本质上反映了传统智慧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士闪考察发现,传统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奉儒学文化为主流,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结构性紧张,而民间信仰传统是一种可能比儒学更古老的传统,在不同地方社会中蕴积为一种潜在的、可唤醒的文化心理,在当下生活实践中呈现出社会力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