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江南岸的钢铁基地马鞍山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工业的文化名城。早在三国时期,它就是东吴国都金陵的西部防藩重镇。市郊采石镇,当时名叫牛渚圻,是孙吴抗击曹魏的军事要地。因地处险要,历代迭有兵事发生,遗存有众多的古战场、古军戍、古建筑、…[全文]
曹氏家族墓群位于亳州市魏武大道两侧,是魏武帝曹操家族墓群,时代为东汉,主要包括董园汉墓群,曹四孤堆、薛家孤堆、张园汉墓、马园汉墓群、袁牌坊汉墓群、刘园孤堆、观音山孤堆、元宝坑汉墓群、姜家孤堆等,占地约10平方公里,据文物普查,发现50—60…[全文]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位称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洪武二年九月,下诏:以凤阳为中都,“命有司建置池宫阙如京师之制”。城址选在临濠西二十里凤凰山之阳。《中都志》云:“万岁山(凤凰山),形势壮丽,岗峦环向,国朝启运,筑皇载于是山,绵…[全文]
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东150米,南距北淝河约2公里。遗址现为高出地面2—3米的堌堆,呈不规则方形,遗址上原有一处寺庙建筑,相传为纪念唐代名将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因名“尉迟寺”。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8万平…[全文]
繁昌窑遗址位于繁昌县城南郊1公里的箬帽尖和锥子山北坡下的岗丘上,是五代――北宋时期一处专烧青白瓷的大型古窑遗址。柯家村遗址是繁昌窑的主要集中地,龙窑均依山坡而建,山坡下为废弃匣钵、瓷片堆积场,形成东西1公里、南北1公里的遗址分布区,总面积l…[全文]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位于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行政村,时代为隋至宋。柳孜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一个镇。它因运河的开通而繁荣了五百年的时间,《隋书·炀帝纪》卷三载:“大业元年三月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板诸引河通于淮”。通济渠从…[全文]
临涣城址位于濉溪县西南35公里的临涣镇周围,南临浍河(古名涣水),北、东、西3面是平原。古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1409米,南北宽约1400米,周长5606米,总面积195万平方米,是安徽省目前已知占地规模最大的先秦古城址。 1986…[全文]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曾为历代州郡府治所,1912年废州改县。晋伏滔《正淮论》调,寿春“外有江阴之阻,内有淮淝之固”。《陈书》曰:“寿春者,古之都会,得之者安,是称要害。”寿县为淮上军事重镇,兵家争夺之地,历代征战不息,战事尤为频繁惨烈…[全文]
在解放战争期间,继我军连续取得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之后,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江北广大区域得到解放。淮海战役刚结束,渡江作战的任务便摆在面前。为了就近指挥渡江作战,中共中央决定由淮海战役期间成立的总前委指挥渡江战役。19…[全文]
基本信息: 作 者:白云翔、施劲松主编,考古杂志社编著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1 版 次:1 页 数:429页 字 数:68…[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