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教寺双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宣州城往北约10华里,便是风景秀丽的敬亭山,每当春夏之时,满山青翠,林果茂盛,杜鹃红染,是人们游玩\休息的绝好去处。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此地时,写下是<<独坐敬亭山>>诗,盛赞敬亭山胜景: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代著名诗人谢眺\王维\白居易\梅尧臣\文天祥\汤显祖等也都曾游于敬亭山,写下了许多赞美诗文。自唐代以后,历代在敬亭山修建了众多的亭台楼阁,庙宇寺观,留下很多胜迹。著名的广教寺双塔,就耸立在敬亭山南麓。

 

      唐大中年间(849年),刺史裴休始建广教寺佛殿,前有干佛阁\慈氏阁。相传所有木材皆松萝,是黄蘖禅师自安南募来的,从寺旁金鸡井中运出。宋太宗曾赐御书120卷,僧人惟真建阁贮藏。以后历代不断修建,规模扩大,最盛时有房屋千余间,成为江南名刹,吸引来不少著名僧人。国画大师石涛,法号道济,人称苦瓜和尚,曾寓居广教寺多年。抗日战争前期,广教寺全部毁于兵燹,成为废墟,仅存双塔和金鸡井。

 

      双塔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为仿木楼阁式砖塔,比肩并立于广教寺遗址上的一片缓平坡地上。两塔东西对峙,直线相距26。9米,现高均为17米。两塔东西轴线略有偏斜,平面皆为方形,东塔稍大,底层塔身东塔南北长2。66米,东西广2。64米;西塔南北2。33米,东西2。3米。两塔形制相同,均为7级仿木楼阁式,中间空心,不立塔心柱,底座是白石浮雕,底层三面开门,东塔缺东门,西塔无西门。整个塔身,大部用莲坛从佛像砖砌筑,塔的每一层每一面,都用圆柱砖条划分为3间,中间是圆拱门,两旁为棂格方窗,有阑额角柱,檐出华拱一跳,墙面饰宝相花,体现出佛教特有的庄严静穆的氛围。据计算,根据这样的建筑要求而需特别烧制的砖型就多达近百种。每层原均有木楼和扶梯,从第6层开始,用木过梁承托干刹和顶饰,因年久失修,现塔顶已全部损坏,木结构也朽毁无存。第5层在补间铺作两旁正中位置上有2根心柱,这种做法保存了唐塔的形式。角柱上有转角铺作。各层檐部用叠涩砖,与菱角牙子砖并铺以木斗拱来承托出檐,檐上为用叠涩砖,砌成的平座。塔的内部面积很小,各层用简单的木梯上下。塔壁墙身内放置木骨,用以加固,灰缝为石灰加黄泥。

 

      两塔的第2层南壁门上,分别砌着宋代苏轼手书《观自在菩萨如意轮陀罗尼经》刻石,阴刻正楷书体,长方形横嵌。东塔一块宽85厘米,高41厘米,剥蚀严重;西塔的刻石宽49厘米,四周配镶砖框。刻石署款:“元丰四年(1081年)二月二十七日责授黄州团练副使眉阳苏轼书以赠宣城广教院模上人”,后跋书:“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元旦宛陵乾明寺楞严讲院童行徐怀义摹刻普劝众生周增善果”。可以肯定碑石是在砌塔 的同时放置上去的,亦反映了双塔的修建年代。

 

      这对姊妹双塔,是一组较为独特的古建筑。其外观仍仿照唐代方形楼阁的形式,内部结构和细部以砖代木做成、枋、斗拱等,辅以半木结构,既沿袭了唐代的风格,又具有浓厚的宋代建筑特征。在我国现存宋塔实物上,沿用唐式四方形平面的仅此一例,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科研、历史、价值,亦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正因如此,早在1956年,双塔即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