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荆门市博物馆、屈家岭遗址管理处成立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开展相关考古工作。截至目前,本次发掘共清理房址1座,瓮棺葬2座,灰坑11座。出土大量石器和陶器,石器主要有石斧、石锛和石球;陶…[全文]
9月25日,记者从黄山市黄山区有关部门了解到,省文物局将于10月中旬对太平湖(陈村水库)进行水下考古,此次考古将利用现代科技物探设备,对太平湖水下的广阳城旧址、秧溪街旧址、摩崖石刻等进行探测,并召开考古座谈会,对考古成果进行充分交流。 去…[全文]
河南省在过去9年相继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丹江口库区和受水区地下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从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到明清时期的重要发现不断出现,还出土了10万余件珍贵文物,许多文物极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破解诸多历史之谜提供了难得…[全文]
位于内蒙古敖汉旗的一粒小米,在考古界的助推下,最终走向国际。 “敖汉旗是世界小米的起源地。”10月7日,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对记者解释敖汉小米之所以走向国际的“缘由”。 内蒙古考古界得出这一结论之前,需要从10多年前的一次考古发…[全文]
“草原游牧民族与丝绸之路”中蒙联合考古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5日至6日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举行,50多名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及日本的考古专家对蒙古高原上考古活动发掘的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研讨。 研讨会上,专家们分四大主题发布学术报告,重点…[全文]
10月4日,“丹东一号”再次出水一批水下文物,这是本次打捞出水的“致远舰”舷窗 随着“丹东一号”身份确认为致远舰,这也意味着为期两年的水下调查阶段结束,进入考古发掘阶段。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水下考古队在10月4日正式启动水下发掘工作,这也…[全文]
彩绘雁鱼缸灯,西汉,2010年征集 在“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的展厅内,众多国宝级珍贵文物的集体亮相令观众驻足惊叹,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征集故事:人们熟悉的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流失海外,…[全文]
【解说】故宫博物院即将迎来九十周年华诞,近期一系列精彩展览相继与观众见面。十一黄金周期间,除了“石渠宝笈特展”持续火热外,正在神武门城楼展厅举行的“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故宫“文物医生”为文物“疗伤”修…[全文]
据此次水下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介绍,自今年8月初考古工作开始以来,打捞出水的沉船相关文物种类有60余种,数量100多件,它们主要分为3大类,即船载武器、船体构件以及船员生活用品。 为使文物更接近水下保存状态,它们被放置在注满海水的储藏盒中。…[全文]
电影《疯狂的石头》在甘肃武威上演现实版,原本去讨债的男子张某某无意间从债务人口中得知,有一批价值百万元的文物即将运抵武威出售。于是张某某债也不讨了,反而纠集一帮老乡在村口围堵,将送贵重文物的人员一路劫持到荒郊野外,最终抢得10件宝贝。昨日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