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彩装饰的构图讲究丰富饱满、结构严密、层次分明,它的构图有”通景”和 “开光”(开光均采取对称式),这样使得装饰主题更为突出,虚实感较强。古彩人物服装也不能留大块空白,须用各种图案,花卉纹饰加以点缀。 主题纹样都安排在器皿的主体:部位,口…[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陶瓷艺术创作出现了振兴的局面,古彩艺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传统陶瓷艺术明珠重放异彩。古彩艺术作品的风格与明清时期为满足贵族阶层审美情趣的作品,有了很大的区别,有了新时代的艺术特点,在表现形式、装饰手法、…[全文]
1949年,长亭暮 1949年4月,景德镇解放。中共浮梁地委准备着手恢复和发展陶瓷生产,建立第一个国营性质的瓷厂时,才正视到从明洪武初年至清亡,在长达五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作为明清两代官窑而始终冠绝全国的景德镇窑场,已经在自清末至民国间的混乱…[全文]
一如这里的许多手艺人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景德镇是一座活着的千年窑口,但如何在传统的沃土上培育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葩,或许还要静待时间来润养。 1004年,晨光熹微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江南离了秋月,渐生寒意。 真宗皇帝赵恒…[全文]
成功率:粉彩由于工艺复杂,颜色烧之前和烧成后呈色会大不一样,需要填色者对颜色料有相当多的经验和较大的预见性、掌控性,素有画、填分工的习惯,甚至填都要分专填花鸟、山水、人物的,至少要烧两遍炉。新彩颜色烧前和烧后几乎没有色相上的变化,所以说粉彩…[全文]
“当中国的茶叶喝了,丝绸烂了,抹去尘埃,昔日的陶瓷 中国陶瓷依然灿灿生辉。”古代东西方交流是写在中国陶瓷上的。而“BIANC DE CHINE”——“中国白”,这个颇具有东方意境的称谓是17世纪欧洲国家对产自福建白瓷德化白瓷的美誉,在世界陶…[全文]
素三彩,为瓷器釉彩名,指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最开始出现在明正德年间。另外,陶瓷界还有一种关于“素三彩瓷”的定义: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全文]
雷州窑位于雷州半岛,是对雷州地区唐至清代窑址群的总称。它与广州西村窑系、潮州窑系、石湾窑系并称广东四大窑系。宋元时期是雷州窑发展至顶峰的阶段,其产品主要有青釉、褐釉瓷器。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