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从汉代由天竺(今印度)传入华夏大地以后,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尤为盛行。 相传天竺国王子、尊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世祖的菩提达摩,泛舟航海来到岭南广州地区传教。南朝梁武帝萧衍闻讯后,竭力邀请他前往都城建康(今南京)讲经。由于达摩奉行的是大乘…[全文]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注重写实,讲究画理法度。据载,赵佶曾亲自挑选宫廷画师,设题画鹤。众生员少有中的者,皆因生员们虽画鹤姿态万千,竟无几人细查仙鹤踏石之足先左或右,直至徽宗钦点,…[全文]
五代十国的绘画,上承唐朝余脉,下开宋代新风,是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出现了新的风貌。其山水画有重大发展和变化,水墨或水墨淡彩山水发展成熟,并形成南、北两大山水画派系。南方山水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喜…[全文]
黄胄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人物画大师,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黄胄大展,基本上也是以人物画为主,其实在花鸟畜兽绘画题材领域,他同样颇多建树,其笔下的小毛驴儿、狗、骏马以及骆驼形象,鲜活生动、生机盎然。这些艺术形象并不仅仅是为了给人物形象配景…[全文]
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我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堪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比肩。 吴道子一生作画极多,但大多数已湮灭,幸存的《八十七神仙卷》便成为屈指可数的中国古代重要艺术巨作中的一件。这一长…[全文]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首推被誉为“才绝、画绝、痴绝”的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顾恺之(约公元345年―406年),字长康,又号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为开创中国早期绘画典范的代表性画家之一,《洛神赋图》是其力作之一。全图以三…[全文]
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景致大都离不开梅、兰、竹、菊“四君子”,既能寄予抒怀之志,又能显现自我的品行情操,暗含着理想化的人生图景,优雅而惬意。郑燮多画兰、竹、石,也画松菊,其中尤以画竹最为著名,真情率意,随心状物,以不屈姿态立于天地,和而不同…[全文]
一代画僧石涛,却难脱俗,多次献媚康熙仍不得意,终废“臣僧元济印”,而后定居皖南,山水画蜚声江南,曾为扬州天宁禅院72天绘72幅山水,幅幅不同,令世人惊叹. 石涛的山水画应该在八大之上,其“上”为创新,对后来画家影响很大,诸如齐白石、黄宾虹…[全文]
金秋十月,风清气爽。不少收藏者认为展玩书画的佳机来临,于是取出心爱之物把玩、会友。为了去除湿气,有人还拿书画到秋日下暴晒。对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宋向光表示:现在的确是展玩书画…[全文]
我知道布是按尺卖的,不知道过去的中国画家是否按尺卖自己的画,但现在的中国画家确实是按尺卖画的。每次看到中国画家的润格或听到人们谈论某画家的画一尺多少钱,我都感到可笑,难道中国人的思维真的如此不可理喻? 作为纺织品的布按尺卖是合理的,因为它…[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