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画史上八大潮流与张大千的艺术史意义(一)

  张大千曾自信地高喊出自己的画“不是文人画,而是画家画”的宣言。他是近现代画史八大浪潮中两拨潮流的主将,也因而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画坛的风向标。

  首先要重申的仍是文题“批判”二字,其意是对重要画家的艺术及其历史意义审视与判断,绝不同于1950—80年代间将此滥用作的“攻击”、“斗争”。

  张大千的绘画,既有热好者,也有不屑者,但张大千在近代画史上的意义,却是切实客观的存在,不容臆断。

  研究张大千无论海外还是大陆,一直热门,然而人们的兴趣,似更多集中在其人生与艺术的传奇性上,对其艺术史意义,因缺乏宏观解读,尚有不少不明晰处。

  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解读张大千包括其他类似的名家的意义,需要明晰整部近现代中国画史。对这部画史的研究,目前尚显纷繁而富歧义:几十年前的政治化解读,曾令其扑朔迷离;距今过近,其中不可避免地掺杂着地域性、师承性等复杂情感,也令之众说纷纭;最要命的是,这段历史的千头万绪,堪称整个中国画史上最为丰富繁杂者。这是因为近代社会变革之烈,不惟古今,更兼中西,诚称三千年未遇。由此引申出国画、洋画,画家画、文人画,工笔、写意,写意、表现、写实、抽象,平民化、贵族性,“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艺术美、伦理美,政治性、艺术性,民族性、世界性等等复杂的概念与矛盾,可谓错综复杂,令人倍感纠结……

  科林伍德说过:撰写艺术史起码要时隔五十年,否则很可能成为新闻而非历史。

  撰写艺术之史是如此困难,也许就可能有改变了历史走向的重要画家,在写作时尚不知名。比如在1980年代,很多人不知道黄秋园的名字,石鲁也已被画坛遗忘日久,而到艺术品市场尚未全面兴起的1990年代,谢稚柳算不算优秀画家还有争议,陆俨少虽已步入“晚晴”的最后岁月,但在北方却刚知名,甚至天津一位重要画家陈少梅,是到2000年代随着其作品的逐渐面世,才得到重新认识……而若少了上述这些人名,近代画史就成了残缺之史。

  资料占有对撰写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今被广泛接受的有关近现代画史的不少“结论”,却产生于1985—95年间的改革开放初期,并且主要根据的是画家在1950年代以还的影响力。由于至1990年代上半期大陆艺术市场刚刚起步,不少画家,特别是民国时一些不曾在1950年代走红的画家的作品,在大陆尘封已久,很多要到新千年前后才重见天日。况且,1950—70年代是对古今中外艺术作政治化解读的高潮期,根据此际影响而非具体作品作出的研究,不知是历史抑或新闻?

  争执难免带有情绪,只有时间才能抹平历史研究中的种种干扰性因素。鉴于目前对张大千的研究,并非不存在风马牛不相及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近现代画史的主干。惟其如此,才能对张在这部历史中的坐标与意义作有效观照,才能对他及其他重要画家的艺术史地位,作历史性而非新闻性的把握。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只能以时间换空间,全面回顾整个近现代画史。

  笔者以为,近现代中国画史上先后涌现过八大波澜壮阔的艺术潮流,这既是元明以来一部中国画史的亮点,同时也构架起了近现代画史的主干。把握这八条线索,有如掌握地球的经纬,不但能贯穿、网罗起整部近现代画史,而且更可清晰而客观地见出每个历史人物在其中的坐标与影响。如果再进一步,还可以发现在目前近现代画史的研究中,何者被忽略,何者又被夸张;何种研究是锦上添花,如何研究才雪中送炭……关于这八大潮流,是我个人的概括,不足处乞请方家斧正,现在此简短罗列:

  其一,十九世纪末市民文化的兴起,令元明以后因文人画大兴而衰败日久的人物画在海上画坛迅速崛起。人物画所必需的造型技巧的复苏,带动了造型准确生动的花鸟画以及动物画一并振起。这股潮流的代表人物首推任伯年,也包括虚谷,其表现的领域,主要在人物、花鸟画乃至二十世纪蔚为大观的动物画,其分支还包括岭南派中的一些重要画家以及南北画坛后起的陆抑非、唐云、江寒汀、王雪涛、刘继卣等。由于建国后徐悲鸿对任伯年的推重,也由于任画雅俗共赏的通俗性,这路俗称小写意的画风,在平民文化迅速崛起的二十世纪,风靡画坛,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特别是其中延伸出的动物画,由于成为很多名家(包括大写意画家)的拳头产品,更成为民众了解国画最为脍炙人口的品种。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