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清末民初扬州书画家丁丙,在《扬州历史人物辞典》第一页中就有记载: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晚号松存。扬州人(一作钱塘人)。画家。家多藏书,著述颇丰。工绘人物、走兽、山水、仕女、花卉。其实,此处关于丁丙的记载是与杭州藏…[全文]
清初“四王”由于受明董其昌——扬南抑北理论的影响,一直以元四家为经典,对传统山水画的技法梳理、归拢作出了独特的理解与实践,对后世的山水画影响至今不衰。王原祁曾道: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曾记有人这样认为:当这个社会以文人为中心转动的时候,文人…[全文]
全国各地博物馆作为最主要的收藏机构,汇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最为完备的收藏序列和典藏精品。对于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许多读者都希望能够一睹风采、一探究竟。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镇馆之宝”栏目,展示全国各大博物馆最有价值的藏品,用现代人的…[全文]
过去两年的艺术市场中,最大看点莫过于近现代名家行情的趋热。除了黄胄之外,以文学家、漫画家名世的丰子恺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宣传】 作为弘一法师的高徒,曾任上海画院院长的丰子恺,是近现代画坛中一位不容忽视的名家。但丰子恺在画坛…[全文]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四季长青的竹历来都是画家所钟爱的传统题材。竹,不畏严寒,修身直立,中通劲节,清雅脱俗,清秀于外,雅逸于心,名列“四君子”和“岁寒三友”,令历代骚人墨客为之倾倒,甘愿为之不惜笔墨,或绞尽脑汁赋诗吟咏,或寄寓纵情泼墨绘之,与竹…[全文]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书画市场的日益发展和买家的不断成熟,古代书画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被买家逐步认同,行情不断升温,拍卖价格屡创新高。然而,古代书画由于距今遥远,真伪难辨,以及历代大量伪作的存在,使得古书画收藏成为一个“门槛高、风险大”的…[全文]
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它与汉字书写密不可分。在汉字的出现与书法的确立之间,虽然我们无法描述其间发生的一切,但是在商代的书写、契刻文字中我们已经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对文字结构和书写节奏的关注。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全文]
齐白石生于清朝同治二年(1864) ,逝于1957年,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在近百年的漫长人生中,他从一个乡间的放牛娃到走街串巷的雕花木匠,再从民间画师到文人画家,最后成为一代艺坛巨匠,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我们想了解齐白石,就…[全文]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书画市场的日益发展和买家的不断成熟,古代书画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被买家逐步认同,行情不断升温,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如宋黄庭坚《砥柱铭》拍出4.3亿元,元王蒙《稚川移居图》拍出4.02亿元,王羲之摹本《平安帖》拍出3.0…[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