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在八面城出土的元代窖藏钱币中收集到几枚新奇的篆书“宣和通宝”,其中一枚:直径23.4毫米,郭厚1.6毫米,重3.63克: 它采用了“别出一格”的篆书书写方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新鲜感觉。 一般来说,篆书“宣和通宝”小平基…[全文]
907年——后梁开平元年四月﹐朱温逼哀帝禅让﹐自即帝位﹐改名朱晃﹐是为后梁太祖朱晃﹐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的大部以及河北、安…[全文]
贾恒才先生在《谈谈北宋背“陕”平钱》的文章中谈到: 北宋背陕平钱,目前各种史料和钱谱记载的只有两种,即元佑通宝和宣和通宝背陕平钱。 “陕”字即表示陕西所铸,是一种纪地钱…[全文]
李可染(1907——1989)长征 设色纸本镜片1978年作181×95cm 出版:1.《长征》,李可染艺术基金会,2010年。 2.《第二届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全文]
渤海国(669年—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北方古老的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始建于公元698年(武则天圣历元年),初称“震国”。七年后(公元705年)归附于唐王朝,十五…[全文]
“圣宋通宝”背“当五”是仅见于历史典籍的北宋纪值钱。也是二十世纪末之前仅见的北宋纪值钱。 《宋史.食货志》的记载:“崇宁二年五月,始令陕西及江、池、饶、建州,以岁铸小平钱…[全文]
皇宋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铸,非年号钱。钱文有篆书,楷书对钱,光背。谱载有小平、折二、铸有铜、铁钱。篆…[全文]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的存世量究竟有多少,这也是一个业内人士经常讨论的话题。而因为汝窑的珍稀,很多骗子也打上了汝窑的主意,各种用赝品假冒汝窑的骗局也登场。众所周知,汝…[全文]
没有青花复杂的花纹,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单色釉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全文]
珐琅彩瓷器从诞生、发展到渐渐衰落,只有百余年的时间,为清代宫廷垄断,专供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其制作风格和画意也完全秉承统治者的旨意,其中不乏皇帝本人的亲自…[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