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汝瓷保养和收藏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据有关资料记载:汝官瓷烧造于宋…[全文]

2015-07-02 13:35:42

老窑瓷:青如天面如玉的汝瓷保养和收藏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据有关资料记载:汝官瓷烧造于宋…[全文]

2015-07-02 13:34:46

老窑瓷:唐宋越窑瓷辨识

    越窑,是生发在我们浙江的一个古代名窑。从唐代到五代,是它的兴盛时期,到北宋还在继续延烧,然已开始走下坡路。北宋中期以后,其地位逐渐为龙泉窑所替代,到南宋就停烧了。越窑的窑址是以浙东慈溪的上林湖窑为中心,包括上虞窑的寺前、帐子山、凌湖和慈溪的…[全文]

2015-07-02 13:33:41

彩瓷中的素三彩

    素三彩 素三彩用色以黄、绿、紫为主,间有蓝色。因少用红色,故称“素”三彩。 “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全文]

2015-07-02 13:32:51

民国时期陶瓷的四个大类

    公元191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称为民国时期,是中国瓷业萧条衰落的时期。但专家认为,客观地讲,这30多年里也有不少精品瓷器。 据陶瓷收藏名家胡义河介绍,可将民国陶瓷分为4个大类,分别是: 其一,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景德镇烧制的御用瓷,这…[全文]

2015-07-02 13:31:42

漫谈史前的彩陶纹饰

漫谈史前的彩陶纹饰

    追溯绘画的渊源,首先会想到史前时期那些画在陶瓷上的纹饰。正是由于器表绘有精美的纹饰,考古学家把这些陶器叫作彩陶。 这些彩陶制作的年代在大约距今3000年至5000年间。它…[全文]

2015-07-02 13:30:46

如何看待元青花的纹饰

    目前,对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我翻阅的资料中发现:对各朝代纹饰的产生、发展原因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从朝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客观因素这一种角度来研究。在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个问题是我不反对这样一种模式的研究,我也承认历史文化、社…[全文]

2015-07-02 13:29:44

从梅子青釉穿心炉争执看器型的断代

从梅子青釉穿心炉争执看器型的断代

    穿心炉与宋代龙泉梅子青釉瓷片对比 现今收藏界有一种认识,把器型作为古器断代的首要依据,这样的断代思路是不科学的。器型在各朝代之间都有模仿,简单地拿器型作为断代依据,会给我…[全文]

2015-07-02 10:02:27

老窑瓷:慈溪寿鹤越窑青瓷文化创意园

    溪寿鹤越窑青瓷文化产业园是一个集慈溪民俗文化产品交易中心于一体, 提供创意设计、展示交易、会展、电子商务、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检测、金融结算、人才交流, 及进出口贸易、商务、生产、生活休闲等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贸文化平台。主要…[全文]

2015-07-02 09:53:56

低温陶瓷的烧成之坑烧

    坑烧(PitFiring) 是陶瓷烧制中的一种熏烧工艺。坑烧是一种从原始陶器烧制演变而成烧制方法,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土着陶瓷文化中被保留。近十多年来坑烧工艺在各地的陶艺界日趋流行。 因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四周的气氛不同,坑烧的陶器可呈现黑、灰、…[全文]

2015-07-02 09:45:27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