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瓶】清中晚期到民国期间中国汉族传统婚姻女方陪送的瓷器花瓶。 【简介】嫁妆瓶被俗称为“掸瓶”、“胆瓶”。按大小分可分为150件、200件及300件等几种形式。按色彩分可分为青花、青花加彩、粉彩等几种形式。 与之相关的嫁妆为:一对嫁妆…[全文]
随着收藏市场的日益升温,通过收藏渠道来参与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和其它的市场投资一样,在艺术品的投资上同样是存在着风险的。只有收藏到真品,才能够升值。不少人常常通过拍卖会的渠道去购买收藏品,但当前国内的拍卖还不十分规范,拍卖品的真品率也…[全文]
宋建窑黑釉茶盏(一对) 私人馆藏。 高4.5cm口径9.5cm底径3.5cm 政和年间(1110年-1118年),宋徽宗赵佶已经在位十多年了,他还记得有一年的十月初二,…[全文]
( 一)、明代瓷器的特征 1、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胎体,琢器指立体造型,如瓶、尊等,都较厚重。圆器指平面造型,如盘、碗等,其胎体也较清代厚重。 3、明代青花资器,早期晕散,中期漂亮,晚…[全文]
瓷器鉴定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历史其实不长,也就几十年而已。我们不知道古代有没有专门研究瓷器鉴定的专家,但对于现代考古学,现代瓷器来讲,瓷器鉴定还是比较新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的一代考古学已然诞生,不过,对于出土的瓷器,只有通过鉴定…[全文]
梅瓶出现于唐代。 辽道宗大安九年(1093年),墓中出土物包括了2件绿釉鸡腿瓶,口径6、底径6.5、高21厘米,造型作小口、短颈、溜肩,长圆腹,小平底,通身施有绿釉,瓶身较一般辽代鸡腿瓶矮,应视为梅瓶造型。 鸡腿瓶传入北宋后,北方汉族地…[全文]
我们常常可以在明代的瓷器上看到有类似的具象,纹饰方面传承了莲、莲塘、莲塘鱼藻、莲塘鸳鸯等题材,这实际上是元代景德镇瓷器对后来瓷器的烧制影响,对元代瓷器进行瓷器鉴赏时,有深刻体会。莲纹纹饰在瓷器上最深刻的影响在与宣德年间,瓷器品类、釉色等久负…[全文]
大体讲,瓷器鉴定主要是从器型、纹饰、胎釉、款式等各方面入手。器型方面,赝品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 仅举玉壶春瓶为例,自宋代始创以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全文]
一、“桃花美女”彩瓷的艺术表现手法 “桃花美女”纹饰作为一种手绘彩瓷,在画法上一般以平视体构图(义称“平摊构图”)为主,少数画面较复杂的,也采用散点构图;物象的表现运用工笔画原理,人物、花草、桃树均用单线勾勒。用色上采用粉彩勾涂渲染,粉彩…[全文]
1 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釉子清澈透明,光亮夺目;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釉子浓郁呈失透状。 2 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足”,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所以郎红瓷独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