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明代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 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全文]
一看造型。造型是鉴别黑陶收藏价值的第一位。梁先生说,黑陶的各种造型或者代表一种身份地位,或者代表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黑陶中的鸟形壶,是代表氏族的图腾。 二看品相。…[全文]
有一句俗语:大器难成。即缘自“釉里红”器皿的加工。古人喜好之朱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红很不同,色泽清雅而略偏橘红色,若是用了大红,就俗了。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全文]
隋代北方青瓷窑口有河北贾壁村窑,河南安阳窑、巩县窑,安徽淮南窑等,它们的胎釉特点是: 胎骨厚重,胎土经过淘洗,胎色多为灰白色,其中淮南窑瓷胎较粗;釉的玻璃质较强,透光…[全文]
北朝瓷器 北朝瓷器和南朝瓷器相比,其区别如下: 北朝瓷器造型粗犷雄伟,出现白、黄褐釉和绿彩等新品种及异国情调的新样式;胎体粗重,胎色浅灰,有气孔和黑点;釉层薄,…[全文]
原始青瓷 与原始瓷同期流行的陶瓷还有一种印纹硬陶,它使用的原料也是瓷土,但淘洗不很精细,并且含铁量高于原始青瓷的原料,烧成温度在1150℃——1200℃之间。因含铁量…[全文]
石湾窑仿钧窑三足炉 由于石湾窑以仿钧窑著称,其器物与钧窑产品外观较相似,但在实质上有很大不同。 从胎质看,钧窑为瓷胎;广窑为陶胎。 从施釉技法上看,钧窑器…[全文]
石湾陶塑分做三个档次,即原作为上;翻模后经原作者亲自修改盖印认可的为中;翻模生产的为下。一般的原作要比翻模作品贵几倍,甚至几十倍。 石湾陶塑原作特点有:第一,原作…[全文]
唐三彩 由于中日文化交往频繁,在唐三彩的影响下日本产生了一种奈良三彩。鉴别唐三彩与奈良三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造型看,唐三彩器物种类繁多,包括陶俑…[全文]
宋代建窑茶盏有没有加金的?近日资深藏家王声伟先生在家中展示了他早年收藏的曜变加金加彩天目宋盏。 曜变天目是对宋建盏一种特殊变色釉的称谓,在黑釉上面有着零星的带有蓝色的…[全文]
各种釉彩大瓶,清乾隆,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 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全文]
咸丰元年(1851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正好六十年一甲子,也是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最后60年,其间景德镇御窑厂的官窑瓷器生产时断时续,但瓷器仍可代表当时最高的制瓷工艺水平…[全文]
中国是南海最大沿岸国。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有一条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越窑青瓷就从海上丝…[全文]
越窑青瓷蟾滴 约北宋时期 越窑青瓷蟾滴,原称“三足蟾蜍水盂”或“三足蟾蜍形带托盘青瓷水盂”,为1983年12月10日出土于浙江省慈溪市彭东乡寺龙桥头泥沙中。全器十分完…[全文]
康熙郎窑红 丰富多彩的精美世界,造就了人们对五颜六色的依赖和偏爱。中国古瓷在漫长岁月的发展过程中,历经艰辛,釉面装饰同时开始了从最古老、最简单、最粗糙的单色釉素瓷向多…[全文]
图中所示这幅作品,是“神笔”王铎为知己同僚彭而述所书的镜心纸本扇面。此作纵51厘米,横16厘米,行书22行,共72字。释文:“众壑生寒早,长林卷雾齐。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全文]
图1 吴冠中《田园风貌》 图2 吴冠中《生命的旋律》 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大画家吴冠中凸显的绘画成就,搞艺术的几乎无人不知。他不仅西画成就举世共仰,而又以西…[全文]
这是一张民国时期的抗日捐款券(见图),长9.3厘米,宽6.4厘米。右下角稍有破损,但是券面内容完好,文字清晰,红色的篆书印“思思中学抗日救亡运动会印”一目了然,可谓主题突出…[全文]
我收藏有一封漫画家华君武的信札(见图),为一位湖北朋友所赠。此位朋友三十多年前即和华老相识,彼此间时有书信来往。 该信写于2000年6月13日,封函完整,品相上乘。信…[全文]
金朝(1115—1234)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政权。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于翌年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并于11…[全文]
图中所示这枚“鹊桥相会”大花钱,精黄铜质地;钱径6厘米,厚0.2厘米,重35.2克;窄穿,穿径0.9厘米;边廓较阔,宽0.5厘米。钱文面文“鹊桥相会”四字,直读,楷书,具有…[全文]
熨斗,是现代家庭常备的小家电,但它却不是现代人的首创。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发明了这种用来烫平衣物的器具。据史料记载,熨斗最初在商代发明时是被当做一种刑具使用,专门…[全文]
容庚1947年作行书五言诗 容庚,生于1894年,1983年去世。本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收藏家,在篆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全文]
磁州窑位于河北省磁县,因地属磁州而得名,是北方宋、金时期烧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白地釉下黑彩,是磁州窑使用最多的品种,也最具特色。此外还有白地酱花、白釉绿彩、白釉划花、…[全文]
明万历青花团花罐 罐高7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6.7厘米;罐呈肥矮型,造型浑厚,纹样新颖典雅。肩部青花锦地四开光内分别铭“福”、“寿”、“康”、“宁”。有关其用途…[全文]
这件清代灰陶罐(见图),高19.5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12.5厘米,附有荷叶边形的器盖,盖上有圆形钮,器身肩部有一圈凸起的菱形装饰,口沿及盖边缘略有残缺。该罐现藏于…[全文]
在明清瓷画中,瑞应植物除了“并蒂瓜”之外,还有一种“并蒂莲”也很典型。《宋书》卷二十九“符瑞下”称其为“嘉莲”,是“嘉禾”的一种。又描述说它“二莲一蒂”、“双莲同干”,其实…[全文]
大中通宝钱是明太祖朱元璋所铸,起初是在元末反元斗争中形成的,铸于元至正二十四年,起义军韩林儿韩宋政权龙凤十年(1364),这个时期的大中钱是一个农民起义军政权铸币,铸期当归…[全文]
铜元俗称铜板,是晚清民国时期铸行的新式货币。晚清时期市面流通货币不足,出现了“钱荒”。为缓解钱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省仿香港铜辅币式样,铸造圆形中间无孔的新式货…[全文]
压岁钱,古称“厌胜钱”、“压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笔者收藏有两枚清代压岁钱,因其造型别致,寓意吉祥,常被泉友上手把玩,赞赏有加。 …[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