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国著名西行取经僧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铁门关(遗址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有过具体的描写:“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峻峭,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旁石壁,其色如铁。既设门扉,又以铁固,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13世纪初全真派道长、长春真人丘处机往返穿行“铁门”时,成吉思汗派出了上千名蒙古、回纥兵护送。 然而,曾经显赫一时的名关要隘,近百年来却似乎销声匿迹,更谈不上精确的定位...
环球旅行家马中欣带团重走玄奘西行路 马中欣曾十余次重走玄奘西行路 每日甘肃网7月2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首席记者 于永昭 文/图)出生于兰州的环球旅行家马中欣,曾先后十余次重走玄奘西行之路。7月25日,76岁高龄的他再次带团沿着玄奘当年走过的足迹,来到了兰州市五泉山等地,感悟生命、解读历史。 马中欣生于兰州,长于台湾。他环球旅行190多个国家地区,是一位充满传奇和浪漫的报道摄影...
2017年年底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吐鲁番学研究院共同开展的吐峪沟石窟寺第8次发掘中,这件珍贵文物的出现,让所有在场的人员兴奋不已。自2011年开始的这项考古发掘,每年成果不断,佛经、壁画、佛寺建筑布局等,令人鼓舞。这次的纸质文物又是什么呢? 佛经残片 谜底很快就被揭开。它竟然是由玄奘奉诏翻译的佛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首写的一段文字,让它的秘密真相大白:...
唐 佛教供奉品 1956年陕西铜川玉华寺遗址采集 边长51厘米,莲花座直径49.5厘米,通高43.5厘米,重191.6千克 此件由方形底座和莲花座二部分组成。莲花座中间有安置佛像的长方形凹槽,佛像已不存。方形座侧面一边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共20字。 石佛座所在的玉华寺本是唐的一处行宫,始建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原名仁智宫,贞观二十一年...
印度学者指出:“如果说,征服者通过战争征服给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的话,那么,和平的使者不顾个人安危得失,远涉千山万水,传播和平的声音。中国著名的佛教徒玄奘,就是这样一位和平的使者。他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作为举世闻名的翻译家、佛学家、思想家、旅行家、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玄奘在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民间传说及国外影响中呈现为不同的形象。究竟哪一种形象更接近真实? 《玄奘取经回长...
在吐峪沟石窟寺的第8次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们有了重要的新发现:初唐高僧玄奘法师翻译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的佛经写本残片。出土时,文物保存较好,体量较大,有20多厘米宽, 18厘米高,卷首赫然写着“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玄奘一生译经74部,总1338卷(目前学界也有说法是75部,总1335卷),译经数量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又称“空经”,总共600卷。不过这次出土的《大般...
在对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最新一次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150多件佛经残片,有汉文,也有回鹘文,其中包括唐玄奘奉诏翻译的佛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在新发现的一座塔庙窟淤泥层中发现的,出土时,有20多厘米宽、18厘米高,保存较好,体量较大。虽然文物上明确写有“玄奘奉诏译”,但是否由玄奘亲笔书写尚需进一步考证。
佛经残片出土时状况。照片由吐鲁番文物局提供 当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揭开层层泥土后,一件残破的纸质文物展现眼前。详细辨认,上面的字迹规正流畅,再细看,内容好像是佛经。 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吐鲁番学研究院共同开展的吐峪沟石窟寺第8次发掘中,这件珍贵文物的出现,让所有在场的人员兴奋不已。自2011年开始的这项考古发掘,每年成果不断,佛经、壁画、佛寺建筑布局...
新疆考古发现唐玄奘翻译佛经手抄版
甘肃省天水市被称为陇上江南,植被丰富,环境宜人。 10月30日,本报“重走玄奘路洛阳再出发”采访团抵达活动的第二站——天水市。本次活动由洛阳市委宣传部、偃师市人民政府、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洛报集团整合营销中心、河图网、偃师市广播电视台、洛阳马蹄泉旅游度假村联合承办。 修建寺庙纪念玄奘晒经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有个人尽皆知的故事:玄奘师徒取经归来路过通天河,早有老鼋(yuán...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政府接待办副厅级巡视员王现章,日前应邀莅临偃师玄奘故里,为在此筹建的玄奘书画苑挥毫题字。 玄奘是吴承恩《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历史上的玄奘与小说中的唐僧是大相径庭的。唐僧俗名陈袆,生于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隋大业八年(612年),13岁的陈袆从这里走出,洛阳度僧,法名玄奘,舍身求法,终生不息,创造了千古不朽之功业。 美术史论家、河南省文物研究院西山基地主任王蔚波...
印度比哈尔邦一处遗迹(《印度教徒报》网站) 印媒称,中国将与印度比哈尔邦政府合作勘查和发掘玄奘旅行日志中提及的位于华氏城、那烂陀大学以及灵鹫山的几处地点,以发掘阿育王柱,以及玄奘在一块岩石上的足迹、遗物等。 据《印度斯坦时报》网站11月8日报道,僧人玄奘是记录同为最古老文明的印度和中国之间交流的最重要的编年史家之一。 探地雷达、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无人机、卫星成像系统等现代设备将...
9月24日,房山石经《心经》刊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房山云居寺石经地宫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房山云居寺与石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对房山石经中《心经》刊刻研究成果进行发布,认为保存在云居寺石经山在第八洞中的《心经》刊刻是现存最早版本,确为“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房山区政协主席唐淑荣等充分肯定了这一研究成果,认为这将为日后更好地保护、研究和利用房山石经这一珍贵的文化瑰宝,深度发掘房...
1943年2月13日, 日军将唐高僧玄奘头顶盖骨的一部分交给汪伪政府。 这一头盖骨是于1942年11月发现的。这天,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旁的日军军工修械厂营造场派出十几名工人,到工厂南首三藏殿后的小山头上平整土地,准备建造所谓“稻荷神社”。上午10时左右,工人们正在卖力地挖掘,听到“咔嚓”一声,他们扒开泥土,发现一块长方形石条。几个工人掀起石条,见有一洞,洞内有石函一个,石函止反两面的刻文...
位于瓜州县城东渊泉街,占地面积44421.7平方(66.6亩),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的甘肃瓜州玄奘取经博物馆于近日开馆迎客,该馆总投资约9600万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以弘扬、宣传玄奘精神和瓜州历史文化为主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为仿唐建筑风格,由福田殿、民族脊梁殿、玄奘图书馆三个大殿组成,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物、壁画艺术、雕刻艺术、场景艺术、声光艺术、多媒体技术等多元化手段,真实的展现了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