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记载的“铁门关”在何处
2019-03-20 13:02:03 来源:新民晚报 已浏览次
我国著名西行取经僧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铁门关(遗址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有过具体的描写:“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峻峭,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旁石壁,其色如铁。既设门扉,又以铁固,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13世纪初全真派道长、长春真人丘处机往返穿行“铁门”时,成吉思汗派出了上千名蒙古、回纥兵护送。
然而,曾经显赫一时的名关要隘,近百年来却似乎销声匿迹,更谈不上精确的定位。为此,去年10月我和考察队一起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对这一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实地论证。我们沿着玄奘南赴印度的道途记载“西南行二百余里”到达古佐尔小镇,在此折向东南进入山区。
考察小组事先已通过文献考订,并利用卫星照片和数字高程做出大致定位,到现场放飞无人机搜寻峡谷入口,并完整地走通了这段古道。虽然铁门离公路只有一公里多,但入口非常隐蔽,与四周荒芜的群山融为一体,需徒步到达。在通道南侧仅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考察组采访了一位年逾九十的乌兹别克老人,他讲到在年少的时候,还曾见到驮运物资的商队由此穿越峡谷。
中亚的“铁门”实际为一段位于分水岭下方的山峡,北侧入口位于北纬38°13'34",东经66°53'59",南侧出口位于北纬38°13'08",东经66°54'26",全长约1.8公里。通道最窄处不足10米宽,两侧石壁近乎垂直,高达数十米,呈青黑色,与玄奘描写的“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几乎完全吻合。因前苏联时代修筑的公路避开了这段峡谷,这个古老的通道遂遭废弃,渐渐被人们遗忘。
中亚的“铁门”作为古代丝路的重要地标,为何长期以来无人问津,实证资料匮乏?这是因为国内的研究者长期以来仅简单地引述一百多年前的结论,未开展实地调查;而过往的旅行者往往被当地向导带到了一个叫做“帖木儿南门”的地方。这是从“铁门”往南下行70余公里处,一道形似长城的山墙屹立在大平原上,其中一个缺口位于Sherabad小镇北侧,由撒马尔罕前往铁尔梅兹的公路由此穿过。但这个山豁的形态与玄奘、丘处机等亲历者所描写的狭长孔道明显不符,并且Sherabad这个地名在中国古籍中正好出现过,明永乐年间陈诚出使帖木儿帝国当时的首都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途中曾在此安营,译作“屑必蓝”,在“铁门关”以南二日程,计一百七十里处,两者并非一地。也是因为这个误解的存在,以及当地学者的忽视,“铁门”的真实面貌才隐藏至今。
责任编辑:思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