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云南澄江学山遗址的发掘整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果,目前共清理2个时期的堆积,经证实,早期堆积为石寨山文化的聚落遗迹,晚期堆积为明代澄江府的衙署建筑基址。其中在早期堆积中还发现了蹲踞葬。 澄江学山聚落遗址是云南目前发现并发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石寨山文化的聚落遗址,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2...
5月9日,孩子在澄江傩戏文化节上摆弄“云南十八怪之草帽当锅盖”的草锅盖。 2015年5月9日,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举办首届澄江傩戏文化节。节日期间,云南省各州市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携2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展览活动。 5月9日,大理白族段银开在澄江傩戏文化节上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技艺”。
消防官兵询问文物看护人员消防知识 2月2日,云南玉溪澄江大队联合县文体局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辖区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期间,检查组先后深入志舟楼、翠竹庵、极乐寺、斗母阁、玉皇阁、文庙、城隍庙等文物古建筑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检查组认真听取了各文物古建筑单位负责人关于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重点对各单位电气线路、设备是否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是否定期检测;...
工人正清理古墓附近的泥土 通讯员 谢军 摄 古墓的石刻非常精细 网友图 “北碚区澄江镇发现了夫妻古墓!”近日,多名网友发帖称北碚区澄江镇运河旁山水香庭小区后方某建筑工地施工时发现两座合葬古墓。昨日,记者在北碚区考古所了解到,考古人员已展开科考工作,初步判断古墓是距今七八百年前宋元时期墓葬。 目击者称古墓石刻精致 昨日下午,记者辗转联系上较早在新浪微博发帖的网友,...
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群,主要埋藏在云南澄江境内抚仙湖东岸的山地丘陵区。距昆明63公里,距澄江县城11公里。经十多年的采集和发掘,埋藏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帽天山、马鞍山、啰哩山、大坡头等地为澄江动物群的集中区域。由于澄江动物群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动物化石宝库,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澄江已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1997年5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
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 圣彼得堡时间7月1日下午6时22分(北京时间22时22分),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执行主席埃莱奥诺拉·米特罗法诺娃敲响了手中的小锤。这一锤,让玉溪人圆了8年的梦想——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锤音刚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有成员国为中国送上了热烈的、长时间的掌声。“8年艰辛,今朝梦圆。”那一刻,杨洋几乎落泪,...
7月1日,圣彼得堡时间下午6点22分(北京时间22点22分),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执行主席埃莱奥诺拉·米特罗法诺娃敲响了手中的小锤。这一锤,让云南人期盼了8年的梦想实现: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使中国拥有首个化石类世界遗产,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澄江化石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境内,面积512公顷,缓冲区面积220公顷,距今5.3亿年,于1...
7月1日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化石类世界遗产,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巧合的是,28年前,也是在7月1日,青年科研工作者侯先光发现澄江动物化石群。当时,侯先光是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如今他是云南大学的教授。 实习生 吴怡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综合新华社消息 ■中国澄江化石地被...
澄江动物群首发点 澄江动物化石 (记者 杨之辉) 北京时间7月1日晚上10时30分,从俄罗斯圣彼得堡传来喜讯,经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表决,认定中国“澄江化石地”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杰出范例, 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标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澄江化石地”不仅为云南又增加了一张世界名片,还成为中国第一个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 1984年...
澄江古生物化石展览馆展览的化石 范春荣 摄 在澄江悠闲垂钓 刘普礼 摄 记者昨日获悉,原定于今日接受申遗表决的澄江化石地项目,预计推迟到圣彼得堡时间6月30日或7月1日进行表决。据了解,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将先表决文化遗产项目,再表决自然遗产项目。 在6月26日的会议上,由于巴基斯坦和菲律宾两处世界遗址保护状况的成功改善,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其从《世界濒危遗产名...
澄江动物群首发地。记者 王小琴 奇虾化石图 40岁的陈爱林最近两周都比较忙碌,除了接受大量的采访之外,他每天都要到澄江帽天山看看,这个让他痴迷了16年的化石之地,本周将再一次迎来激动人心的时刻。 2012年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已经顺利通过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专家组的审核,被“建议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其最终结果将于6月底在俄罗斯圣彼得堡...
云南澄江帽天山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已实现“申遗”超车,迈入“申遗”快车道。作为2011年中国唯一的化石类申遗项目。如能成功,将填补中国在世界遗产领域空白。 澄江动物化石群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和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
“寒武纪”——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一大悬案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大科学难题”之一。 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R...
距今5.3亿年的化石标本“延长抚仙湖虫” 新华社发 澄江动物化石群博物馆内5.3亿年前的化石标本 新华社发 澄江化石地申遗大考开始。昨日连绵的细雨中,两位专家帕特里克·迈克基维尔教授和莫哈·塞非亚·莱马教授抵达澄江,他们来自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中负责世界自然遗产技术咨询的专门机构。...
昨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帕特里克·迈克基维尔教授和莫哈·塞非亚·莱马教授考察、评估了“澄江化石地”,这是“澄江化石地”申遗大考的第一天。 昨日上午的考察中,一块发现于化石地小滥田剖面的三叶虫化石吸引了两位专家的目光,大家都兴奋不已。不过,在短暂的兴奋后,专家们又恢复了严肃的神情。没有评价、认真听取、问题犀利,专家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