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圆了8年梦想

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
圣彼得堡时间7月1日下午6时22分(北京时间22时22分),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执行主席埃莱奥诺拉·米特罗法诺娃敲响了手中的小锤。这一锤,让玉溪人圆了8年的梦想——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锤音刚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有成员国为中国送上了热烈的、长时间的掌声。“8年艰辛,今朝梦圆。”那一刻,杨洋几乎落泪,因为她清楚,这热烈的掌声中凝聚了各级党委、政府付出的艰辛努力,汇聚了中外科研工作者通力合作的汗水和智慧,更是对中国为世界作出贡献的赞许和认可。
“掌声送给中国,遗产属于世界。”杨洋这样对记者说。“澄江化石地”7月1日在圣彼得堡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为中国今后的申遗道路加上了沉甸甸的一分。
在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玉溪市申遗代表团成员,从多个视角了解申遗的方方面面。
申遗之路的艰辛与不易
申遗代表团团长、玉溪市副市长杨洋:“申遗的成功离不开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离不开科研工作者们精诚合作,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与付出。”
申遗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值得说的太多了。2004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产。当年9月11日,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立即要求,坚决落实温总理批示,下决心整治矿山,确保世界化石宝库,借此机会加大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和寒武纪公园建设。一周内,澄江县对帽天山矿点实施了关停禁采。2006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7738万元,对关停的磷矿采矿点进行了生态修复。为了保护澄江动物化石地,玉溪是做出了牺牲的。但是申遗的工作纷繁复杂,特别是自然遗产标准很高,程序近乎苛刻,加上国内近年兴起“申遗热”,走出国门,成功报到联合国都很难排上队。为此,2010年,玉溪市市长高劲松给温总理写了一封信,介绍了澄江化石地的保护管理情况及申遗工作取得的进展,恳请总理继续给予关注。这封信引起了温总理的高度重视,并就澄江化石地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也批示中科院、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要求给予支持。
同时,申遗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根据省委书记秦光荣和省长李纪恒的指示,副省长刘平挂帅,多次带领工作班子到中央部委汇报,召开现场办公会,与实地评估的IUCN专家反复沟通。玉溪市举全市之力,澄江县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广大老百姓积极参与,最终澄江化石地成功列为中国政府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项目。
杨洋说,申遗经过了漫长的8年,历经几届党委、政府的努力,最终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每个团员都深感责任重大,为能承担这件关乎国家荣誉和国家利益的大事而倍感自豪。为了这一刻,我们已努力了太久,坚持了太久,等待了太久,所以,当成功的那一刻,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代表团,大家给予中国长久热烈掌声的时候,我们忍住了泪水,礼貌地接受大家的祝贺,直到会议结束,团员们才到会场外面尽情地欢呼、流泪。那一刻让人终身难忘。
中外专家合作的范例
申遗代表团副团长、澄江县县长苏绍华:“申遗中来自国内外的科研学者专家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可以说申遗成功是中外专家合作的范例。”
帮助太多了。大的方面讲,自从澄江化石地发现后,美、英、法、瑞典等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研究,发表了400多篇论文,为澄江化石地申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化石地的科学意义。
还有就是,申遗申报材料的编写与校对都得到了国外专家的帮助,在前期材料编写上,聘请了英国和丹麦的古生物学家参与其中,他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为申遗文本通过初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不要小看申遗文本,一个好的文本是评审专家认识申报地最直观的材料。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迈克基维尔教授和莱马教授对澄江化石地进行了深入的现场考察评估,并给予积极评价。梁永宁、侯先光等国内知名专家针对IUCN提出的意见,完成了两次翔实、科学的补充报告。IUCN世界遗产评估专家组的加拿大等各国专家在对澄江化石地客观、综合评估后,给出了建议列入世界遗产的最佳意见。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圣彼得堡,杨副市长充当起了临时记者,采访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遗产项目部主任蒂姆·白德曼,他从土地规划、对化石的保护和开发等几个方面给予我们建议,这为今后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澄江化石地这一品牌指明了方向。
为申遗提供了经验
申遗代表团成员、澄江化石管委会副主任陈爱林:“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为今后申遗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也对国家自然遗产战略制定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潜在的化石类遗产也比较多,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可以为后来者提供清晰的申报思路。世界自然遗产是一块自然区域,遗产区域的确定要根据“世界遗产操作指南”的要求,必须满足完整性条件,除了化石以外,还要包括诸多相关自然要素。此外,还有详细的保护管理要求等。由于在价值、完整性、保护管理等方面有坚实基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最终评估报告对澄江化石地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多年来都少有的。澄江化石地是中国面积最小的世界自然遗产,但评价很高。从遗产类型而言,澄江化石地是中国唯一的古生物化石类世界遗产,很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中国唯一的化石类遗产。
澄江化石地成功申遗,将开拓国家古生物研究的思路,可以对国家古生物学科起到推动作用,希望从事古生物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多。
记忆瞬间
10小时
7月1日凌晨1时,夜深人静,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park inn旅馆,一群来自玉溪的中国人在“碰头”开会,讨论迎接即将接受审议的澄江化石地的点滴细节。按照历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惯例,先审议自然遗产后审议文化遗产。今年却反了过来,由于文化遗产项目远多于自然遗产项目,这又拉长了等待的“距离”,原先预计6月29日接受审议的日期推迟到了7月1日,等待的时间徒增了几十个小时。
苏绍华颇有感触地回忆说:痛苦,已经等待了整整6天、140多个小时,这种滋味最是痛苦;焦急,离最后的审议只差10个小时,这种感觉让人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即将成功的时刻,看得见“胜利”的曙光却摸不着阳光的温暖,让人坐立不安、心潮起伏,是“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10分钟
7月1日22时12分,在等待10多个小时后,大屏幕上出现了澄江化石地的地图和照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遗产项目部主任蒂姆·白德曼介绍了澄江化石地的价值以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初步评估意见。伴随着白德曼的讲解,会场上巨大的屏幕用英文和法文逐一展示澄江化石地的地域图和实景图片。
所有国家均没有发言,全票通过,IUCN拟定的决议草案一字未改。大会主席随即请报告人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意见。然后,大会再次征求代表意见,大家的回答是:赞同。大会主席宣布: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从审议到通过,只用了10分钟。
各方声音
“澄江动物化石地的发现就像是来自天外的信息一样让人震惊。寒武纪大爆发是生命历史中最伟大但也是了解得最少的生物事件。中国拥有解开这个谜的线索。”
——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 塞拉赫
“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世界自然遗产,更好地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之后,应该找到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平衡点,对于澄江化石地的核心区域进行严格的保护管理,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化石地周边的经济社会发展,造福遗产地群众。”
——澄江动物化石地发现者、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侯先光
“玉溪将以成功申遗为契机,高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化石地保护管理体系;建立国内外古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平台;建设一流的化石地展示中心,推动科普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将坚决履行对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庄严承诺,不断提高保护、管理和开发的水平,更好地造福社会、惠及百姓。”
——玉溪市委书记 孔祥庚
“借助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的东风,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帽天山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把帽天山打造成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品牌,让世界遗产真正造福遗产地人民,促进玉溪经济社会发展。”
——玉溪市市长 高劲松
“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让玉溪的名声更大、名气更响了,我们玉溪人也跟着沾光!”
——玉溪退休职工 李向荣
“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是一件大好事,在我有生之年能见证这样的历史时刻,看到我们玉溪有了自己的世界自然遗产,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责任编辑:vikey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