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此筒瓶圆口外撇,束颈,瓶身筒状,肩下收,平底无釉,露胎细腻坚致,造型挺拔俊秀。施釉清亮,瓶身用青料绘人物故事图,其用笔细致入微,构图错落有致。画面反映的正是历史上的长春真人见成吉思汗。 崇祯 青花《长春真人会成吉思汗》图筒瓶(正)崇祯 明崇祯 青花《长春真人会成吉思汗》图筒瓶(背) 长春真人背剑倚立,面蓄长髯容色祥和,超然绝世。其左手执拂尖端朝地,右手藏于袖袍之中,似在说道,右侧...
明 纵36.8厘米 横38.5厘米 第(1)(3)两件档案都是崇祯十一年(1638)二月初九日总监关宁两镇太监高起潜奏报副将吴三桂率兵出宁远城,往侦察敌情的科抄题本。总监关宁两镇,关,指山海关;宁,指宁远,今辽宁兴城。 档案记述了崇祯十一年逃归明朝辽西乡民王志礼所述清军准备袭掠明朝地区的情形;吴三桂派出马队远哨被敌追逐等情况。 高起潜,崇祯时为内侍,以知兵称。五年(1632...
明 纵28厘米 横119厘米 明朝末年,明廷常年用兵辽东,又穷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所以急需领兵人才。故此,于崇祯九年(1636)九月颁布谕旨,要求各地官员寻访能够带兵打仗,“堪充将选者”,汇总报兵部核验后,具奏委任。本件档案即崇祯十年(1637)六月,钦差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据上述圣旨推荐武职人员,咨送兵部的公文。所附山西布政司造报举荐将才名册一本原缺。 ...
明 纵37厘米 横119厘米 两件档案同一内容,都是兵部为解决入楚滇兵粮饷问题给户部的公文,一为崇祯十年(1637)五月初五,一为五月初八。当时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燎原之火,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的农民军也风起云涌。崇祯十年(1637)闰四月,命总督两广都御史熊文灿为兵部尚书,“总理南京、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镇压农民起义军。又调滇兵入楚,以加强军力。...
明 纵37厘米 横555.5厘米 本件档案系崇祯八年(1635)正月,兵部“驰奏近日虏情并操纵机宜”,得圣旨后,咨送宣大总督、宣府巡抚和工部“请照正月二十日圣旨速议施行”的行稿。 行稿有三项内容,一、首先转奏:崇祯八年(1635)正月初九日,宣府巡抚陈新甲呈报,张家口外蒙古各部强烈要求开放马市,以马换茶和其他日用品,以及边防官员的应对措施。二、通报从俘获的蒙古人口中了解到的蒙古各...
明 纵36厘米 横85.5厘米 这件档案是崇祯五年(1632)六月,熊明遇任兵部尚书时,奏报据张家口堡(今河北张家口市)守备飞递所获“夷书”(满文或蒙古文的文书),命令守备官兵加强防御,同时奏报崇祯帝。 熊明遇,字良儒,江西进贤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由知县擢兵科给事中,旋掌科事。疏陈时弊,言极危切。天启时,官至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被指为东林党人,革职戍边。崇祯初...
明 纵40厘米 横140厘米 崇祯元年(1628),袁崇焕被任命为“钦命出镇行边督师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明史?本传》载:“崇祯元年四月,命(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军务。”受命后旋即就职亲事。七月,回京述职,觐见崇祯帝,极得信任。八月,戍宁远兵丁以缺饷四个月哗变,拘守将。八月初袁崇焕驰赴关外,平息兵变。报朝廷批准调整辽东守将...
明 纵27厘米 横98.5厘米 本件档案为崇祯十四年(1641)十二月,吴堡县知县徐亮工自叙禀帖。禀帖中所报崇祯十四年该县“居民菜色,报冻饿死者,报逃窜去者,日不下数十人”;“邑中帑藏空,庾廪竭,求一丝一粒不可得”;“最苦者钱粮一事,十三年三饷不下五六百金,视篆者止(只)解银十四两”,更有甚者吴堡县“蕞尔一隅,民止(只)四百,反签乡兵二百名”等等。反映种种民穷财尽,死走逃亡,税源兵源已...
明 纵28厘米 横30.5厘米 此件档案未标明年份,有残缺。 档案开头一句“为飞饬侦防事:三月初七日,准军门丁移称:死贼攻□襄阳,闻从光化奔走西北等情到院”,所说“死贼攻□襄阳”,是指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于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攻克襄阳事。 张献忠(1606-1647)攻克襄阳事,《明史?庄烈帝本纪(二)》载“(崇祯十四年二月)张献忠陷襄阳,襄王翊铭,贵州王常法并遇害,副...
明 纵35.8厘米 横267.5厘米 档案记载:崇祯十三年(1640),陕西朝邑与山西蒲州农民为争夺河滩地发生了械斗。山西巡抚宋贤上奏朝廷,说:“秦贼大肆猖獗,地方异常祸害。”崇祯皇帝接报后于八月二十四日颁发圣旨说:“贼众聚至千余,亟宜扑灭,岂得以人民属秦为词坐视酿乱!著宋贤即督兵扑剿,诛渠散胁,以靖地方。其地土经界,仍移之陕西抚按作速会勘明白,毋使争占,永杜祸源。”兵部迅即传达给山西...
明 纵37厘米 残横294厘米 档案记载:宁武关守军“薪饷欠至八万有余,每月以一万计,即当欠至八个月”,“不但兵无饷银,抑且马无料草”,因此发生士兵哗变。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战事频仍,灾荒连年,民无食、军无饷,因长期拖欠粮饷而引发的兵丁闹事层出不穷。崇祯皇帝之所以特别重视宁武“兵噪”事件,是因为当时陕西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而宁武关是出山西、进攻北京的要塞,守军一旦倒戈易帜,会对京师造成极...
明 纵35厘米 横263厘米 本件档案是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兵部据塘报呈报分守真保等处太监陈镇夷镇压直隶南部农民起义的情况,以及奉旨处置的科抄本。据陈镇夷塘报,赞皇县城“空无一人”,“如宁晋、临城、枣庄、南宫等处,南至巨鹿等处(均在河北省南部)无村不啸聚,少者二三百,多者一二千,劫夺杀虏”。面对政权行将崩溃,明王朝已是束手无策。塘报所反映的社会情况,对研究明朝末年的社会和河北地...
明 纵36.6厘米 横24.5厘米 本件档案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三月天寿山守备太监魏国徵为题奏捐造火器的科抄题本。题本称,宣府文武官员捐银四千八百七十两,铸造西洋大炮十二位,随营神器五十位,以及轰雷架车等,用银四千三百九十八两,余银入库备军需用。宣大总督陈新甲、分守昌宣二镇等地方太监魏邦典等曾将此事分别题奏。 天寿山: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在其南麓。建有明成祖到思宗十三...
明 纵36.6厘米 横36.8厘米 此件档案系明崇祯十二年(1639)三月,钦差分守昌宣二镇等处地方太监魏邦典为奏报捐造火器的科抄题本。奏报称:巡抚宣府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简称“宣府巡抚”)刘承祚会稿内称,文武官员共捐银四千八百七十两,造完西洋大炮十二位、随营神器五十位,以及轰雷架车等,共用银四千三百九十八两,余银贮库以备军需。同时开列捐银文武官员名单,请求叙...
明 纵37厘米 横38.1厘米 本件档案是崇祯十二年(1639)三月陈新甲报宣府巡抚刘承祚等捐造火器的兵科抄本。宣府抚臣,即“巡抚宣府地方赞理军务”的简称,为宣大总督属官。刘承祚报称,“际此时艰”,“内外文武具有同心,共捐银四千八百七十两,造完西洋大炮十二位、随营神器五十位,以及轰雷、架车等项,俱已分发备御讫。共用过银四千三百九十八两有奇。余银贮库,候军需用”。当时,宣府是防御清兵的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