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北京景山公园里,有一棵为人熟知的老槐树,据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此自缢。树的旁边,矗立着两座石碑。一座镌刻“明思宗殉国处”六个大字,为1930年故宫博物院延请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书写勒成;另一座则是1944年由前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值得注意的是,后人在为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立指示牌时,从最初的“崇祯皇帝自缢处”,悄然变成了如今的“明思宗殉国处”。 对此,据景山公园...
此罐高14.9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8.1厘米。晚明青花罐,除宣扬“学而优则仕”的“状元及第”、“高官厚禄”及“寿山福海”、“福寿康宁”等装饰图案多见外,还有一类“晋见图”十分多见。有学者考证后认为,“晋见图”乃是绘新科状元、榜眼、探花率同年进士晋见的一个情景。这类罐的特点是胎白釉润,青花蓝灰,色调深重,尺码以中小型为主。但人物的构图往往十分单调,三五进士揖让而行,大致呈同一个造型姿态,且绘画...
崇祯通宝是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年间(1628—1644)铸行的,有小平、折二、当五、当十等四等,当时灾荒不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满清势力频频侵扰,使得朝廷财政日陷困境,因此造成了崇祯一朝于全国各地大肆开炉铸钱,以增国库的局面,于是就产生了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崇祯钱。 图中这枚崇祯通宝小平银钱,钱径约19.5毫米,穿径约5毫米,厚约0.2毫米,重1.1克,素背,包浆老旧,白亮中泛黑,钱体左下角宝与...
罐高10.9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5.7厘米。小口,下腹急收成圈足。罐身以勾线填色的青花楷体“百”、“子”、“千”、“孙”字为图案。青花字写得浓郁、遒劲,把多子和多福的向往,通过罐(官),挥洒得淋漓尽致。 这类造型的青花罐,江苏一带存世量非常大,而产地江西一带则非常少,应了景德镇流行的“窑工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行话。 十多年前有一段时间,这类罐在上海古玩市场比比皆是,尺寸...
此罐高12.5厘米,口径5.9厘米,足径7.1厘米。釉底,圈足,口部涂一圈酱褐色釉。器身白釉泛黄,青花色黑,画面宛如一幅楚楚动人的水墨画。 白釉泛黄和青花发黑现象,在明洪武时多见,然而,明中期和晚期也不时出现,所以,除了“因战乱烧造质量下降”原因外,不能排除还有人为的因素。因为,从实际的色泽效果来看,白釉虽色呈奶黄,却清澈透亮,更加悦目;青花尽管转换成釉下黑色花纹,则色调幽黑,愈加深沉;加上...
资料图 罐高16.3厘米,口径7.6厘米,足径5.9厘米。釉汁滋润莹亮,青花色调青蓝典雅。纹饰用分水晕染法绘制,笔墨细腻,富有深浅浓淡的层次感。胎、釉及工艺之精良,堪与康雍瓷媲美,因而以前有不少崇祯瓷,被误认为康熙或雍正瓷。 肩与胫部分别暗刻卷草纹与海水纹,为崇祯瓷颈部的重要装饰。其中的海水纹,造型呈长短斜线加三个小圆圈,在崇祯青花笔筒的胫部,十有八件可见到该纹样,属崇祯瓷中极具时代特...
图中所示这件明崇祯时期青花笔筒,高19厘米,径12厘米,釉面白洁光润,清亮纯净,上下分饰两道暗刻图案边饰。主题纹样为人物故事青花通景画片:倚墙芭蕉、洞石梅花的庭院中,一位官人模样的男子双膝跪地,二目送出虔诚,双手持拐杖做上举状。而开轩阔屋、锦屏玉柱的高堂上,有一老妇端坐桌前,脸上含满慈情,伸出右手欲接男子递上的拐杖。二人身着锦衣,凝目相对。细腻的笔触,传神的画意,传递出一幅柔情迢递、人瑞祥和之象。...
罐高16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12.2厘米。粥罐,古陶瓷界早已有定认:“为清代康熙时创烧。”细看这件器物,粥罐的始烧年代显然在崇祯时期: 第一,口沿下饰倒垂蕉叶纹一周,叶瓣呈一大一小相间排列,叶瓣的主脉,用浓笔线条表示。这类装饰于口部,又较写实的倒垂蕉叶纹边饰,属于崇祯瓷的装饰特色。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在“器型”一章“莲子罐”条目中被举为标准器的,就是一件口部画有倒垂蕉...
崇祯朝传世瓷器中没出现过官窑瓷器,只有民间烧制的佛前用器、一般民用瓷器及外销瓷。有一部分供器胎子相当细润,甚至达到了清代瓷器胎子细密的程度,施釉稍薄、较白、光润,青花色深蓝,很稳定。还有一种胎子较粗的,胎体厚重,施釉厚,釉子光润泛青。釉中有极细小的黑点,青花颜色暗蓝闪灰并晕散。 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装饰,但题材大多局限于八仙...
明代天启、崇祯时期是景德镇瓷器发展史上较为特殊的时期。朝廷动荡、国力衰竭,朝廷顾不及官窑瓷器的生产,因此官窑瓷器带有帝王年号款的甚少。民窑瓷业规模迅速得以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瓷器仍保持外销旺势,据T·澳尔克编著的《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记载,1602年至1682年明末清初的80年间,仅荷兰人贩运中国瓷器达1600万件以上,在口本、欧洲各国、美国等收藏品中较多该时期的青花瓷。出口的瓷器,有官窑产...
艺术风格及特征分析 天启、崇祯时期青花瓷器风格为之一新,其纹饰受当时绘画、木版画等影响,山水题材较多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装饰题材多样,完全突破了以往官窑器物图案规格化的束缚,各种动物如虎、牛、猫、虾、鹦鹉等均可入画,有些山水、花鸟画题材的青花瓷器,是专为销往日本等国而特制的。该时期的青花呈色不如嘉靖万历时期那么鲜艳,较多的是蓝中泛灰、色泽较淡的风格,从色质到纹样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
罐高17.5厘米。天启、崇祯两朝,到目前为止,带有官窑款的青花器物十分罕见。据目前所知,总共约六七件。然而有些瓷器,虽然器身或器底上无帝号标志,但时代特征却非常明显,一眼就可认定是开门的精品件。它们的制作和装饰水准,大都可同常规官窑器媲美,甚至比起一些清三代官器,工艺和纹饰之精美也毫不逊色。对于这样的崇祯“上品细料器”,尽管无款,在许多行家和收藏家眼里,实际上等同于是官窑器。所以,近几年来的崇祯瓷...
在万千泉海中,有这么一枚“自相矛盾”的怪钱——拙劣的钱面却印上了两个对立朝代的痕迹,并且这是两个曾经互相仇杀的王朝。这就是几十年来备受争议的崇祯背满文钱(见图)。 起初,有人怀疑此币出于现代人臆造。但近年来屡次有晚清钱窖发现这种钱币,所以臆造之论不攻自破。明和清早期窖藏从未发现此币,所以断定这种怪币确实在历史上流通过,且流通在清中后期。有人说既然是流通币,就是政府所铸。其实不然,因为此钱钱文...
罐高25.3厘米;直口,丰肩,圆腹下收,圈足。胎质坚密细腻,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清丽素雅。外壁口沿饰一周较写实的蕉叶纹,叶瓣呈大小相间、叶脉中空状,此为崇祯瓷上重要的颈部装饰。主题纹饰绘水浒人物故事图,布局疏密得体,用笔细致。其中,人物的衣衫和后背的腰饰物,设“米”形花纹;骑马者的头上方与胫部处的合欢树,叶子细密呈左右对称状,并带有浅淡的晕染;马蹄下萱草点缀有度,用笔合乎章法,均合崇祯瓷的时代特...
罐高36.8厘米,口径18.9 厘米,底径20厘米;酱口,腹绘八仙祝寿图。青花浓淡有序,纹饰层次分明,用笔细腻工致,看上去颇具康熙瓷风貌。然依据人物后腰的佩饰物以青花笔触之细点作点缀;器腹下部合欢树叶子细密,呈左右对称状;背景处大片云纹为括号状,可确信其为崇祯时期的作品。 此外,在肩部的蓝地(青花为底)白花边饰上,其留白的几何图形及整条边饰,同陶瓷界公认为标准器的崇祯官款青花白地缠枝莲盒的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