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桂花镇香楠村支书徐永香收集了红军驻地使用过的鼎锅、从井冈山带过来的扁担、开仓放粮留下的木斗和木铲等。 当年敌军部队在山上构筑的工事。 “贼抢圈子头,红军是对头。南坳放几炮,吓得屎尿流。”在泸州市古蔺县桂花镇高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知晓红军长征途经此地的历史,至今还有人记得当时村民给经过的红军编的这首顺口溜。 近日,古蔺县政协“红色文化调研组”一行,深入到...
遗产编号ⅷ-13所属地区四川·泸州 遗产级别省级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四川省泸州市申报日期2006 产地:中国四川古蔺。 历史:古蔺郎酒的正宗产地是古蔺县二郎滩镇,此镇地处赤水河中游,四周崇山峻岭。就在这高山深谷之中有一清泉流出,泉水清澈,味甜,人们称它为“郎泉”。因取郎泉之水酿酒,故名“郎酒”。古蔺郎酒已有100多年的酿造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朝末年,当地百...
古蔺县文旅居到东新检查文物保护情况 11月18日,古蔺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张晓娟一行到东新乡检查国家保护单位正峰寺红军驻地旧址抢救性维修情况,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意识、防火知识,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东新乡供图)
昨日,网友报料称,在泸州市古蔺县护家场镇往西约2公里的一处密林中,发现一座古塔,塔身修长,全石制,高约6至7米。从斑驳的塔身碑文详查,网友发现该塔建于同治十年(1882年)。 古蔺发现百年古塔 据网友“蔺州拍客”介绍,该古塔为石结构四级楼阁式空心石塔,塔顶为四角攒尖顶,塔身呈正方形,正面层层开窗;塔基为长方形,通高6至7米。正面每层有花草纹饰,第一层立柱上有深浅浮雕,斑驳的塔身碑文刻...
昨日,网友报料称,在泸州市古蔺县护家场镇往西约2公里的一处密林中,发现一座古塔,塔身修长,全石制,高约6至7米。从斑驳的塔身碑文详查,网友发现该塔建于同治十年(1882年)。 据网友“蔺州拍客”介绍,该古塔为石结构四级楼阁式空心石塔,塔顶为四角攒尖顶,塔身呈正方形,正面层层开窗;塔基为长方形,通高6至7米。正面每层有花草纹饰,第一层立柱上有深浅浮雕,斑驳的塔身碑文刻有同治十年等文字;二...
12月3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我省有19个项目上榜。其中古蔺县“古蔺花灯”入列名录。这是继“古蔺郎酒传统酿制技艺”后,古蔺县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古蔺花灯”是流行于古蔺县一带的民间传统歌舞艺术,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深受当地民众喜爱。近年来,古蔺县有20余个乡镇发展了花灯队,全县重...
近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古蔺县文体广电局获悉,“红赤河”牌古蔺面正式入选泸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次“古蔺手工面传统制作技艺”荣誉牌匾由泸州市人民政府颁布、泸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颁发。 悠久的历史加之独有的水源、气候和制作工艺,“神奇”的古蔺挂面曾被中央电视台《舌尖2》及《乡村大世界》重点报道。红赤河古蔺面作为古蔺面的代表,从1919年刘德兴成立“德兴老面坊”开始,已历经四代传承。...
无陪葬品、无棺木、无名。墓碑后端的墓室则只有五六十厘米长,根本放不下土葬的棺木,他判断这座古墓很可能就是古蔺当地民间传说的“生基墓”。他推测,这座古墓属于明代中早期,不仅出土石碑具有艺术价值,也为研究原住民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参考。 无陪葬品、无棺木、无名。这样的“三无”“生基墓”,日前在四川泸州古蔺首次出土。古蔺县文管所表示,这种墓葬,为研究当地原住民的丧葬习俗提供了丰富资料。“三无”“生基...
近日,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古蔺花灯》被列入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古蔺县继 《古蔺郎酒传统酿制技艺》后,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蔺花灯》是流行于古蔺县一带的民间传统歌舞艺术,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古蔺县也因之被称为“花灯之乡”。 花灯从“备灯”到“择期”,从“起...
据悉,文化部近日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其中,泸州市古蔺花灯和先市酱油酿造技艺跻身“国字号”非遗,分别列入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统舞蹈项目和传统技艺项目。 古蔺花灯(资料图) 古蔺花灯俗称“扭扭灯”,是流行于古蔺县的民间传统歌舞艺术,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 先市酱油百年晒露场(四川省重点文物...
8月4日,在省重点水利项目泸州古蔺观文水库施工现场,建设工人在修建水库绕坝公路时无意发现一座古墓,古墓的一块墓碑上有奇异的花纹。 经古蔺县文物部门鉴定,古墓属“生机坟”,坟墓的主人应该是古蔺的原著民族,墓碑上有图案和雕刻,基本可以推断为明代早中期坟墓,这在“生机坟”墓中尚属于首次,对于研究古蔺原住民族墓葬习俗有较高价值。 墓道尽是石头 墓碑突然现世 冲洗后发现有“名堂...
日前,国家文化部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古蔺花灯》成功入选传统舞蹈项目,这是古蔺县继《古蔺郎酒传统酿制技艺》后,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名单传统舞蹈入选36 项,四川省共 3 项入选。 古蔺花灯是流行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一带的民间传统歌舞艺术,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
该墓位于永乐镇山林内,墓冢封土用条石围砌,平面呈异形。前有墓碑,为碑楼式石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宝珠顶,四柱三间五楼,须弥基座;两侧有抱鼓,抱鼓鼓面刻“寿”字纹,抱鼓顶部圆雕寿桃。面阔约4.5米,厚约0.2米,通高约5米。明间嵌碑上镌刻楷书“皇清例赠七十四寿显妣罗母老儒人之墓”,立柱镌刻对联一幅,立柱底部有圆雕石狮一对,顶部有一碑帘,碑帘外有一横梁,碑帘上部有一横匾阴刻“淑范堪钦”四字,横匾上部雕...
古蔺出土的铜钱。 日前,4个装有12000枚铜币的陶罐,在泸州市古蔺县一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被意外发现。经文物部门初步鉴定,钱币绝大多数是民国不同时期四川军政府所造的铜币,也有清朝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等不同时期的铜钱,钱币时间跨度约300余年。目前,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这些铜币,已经初步清理了四分之一,下一步将对这批文物作进一步鉴定,并编号登记入库管理。 钱币重几百斤 装了16个编织袋 ...
9月15日中午,四川省文化产业专家社科院副院长李明泉、省文化厅产业处处长强金武、文化厅宣传信息中心、产业研究中心赵红川主任一行7人来古蔺到县城西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安宫”进行了工作调研。“齐安宫”又名“黄州会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湖北黄齐、黄安两县商人出银所建。主要由一进齐安宫和二进帝主宫组成,建成时占地面积2419平方米,布局为封闭式二进四合院,木结构穿斗梁架式建筑。一进齐安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