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26日至27日,第六届“中国公共考古·贵州论坛”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考古文博单位、高校和媒体的百余位代表参加论坛,分享重要考古发现、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最新学术观点。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闫亚林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关注公众和考古之间的关系,是与考古学科发展、考古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公众文化素养提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时代的公共考古应该更加强调互动共...
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现场。赵雪松摄 4月22日,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在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李庄古镇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大咖”汇聚一堂,探讨公共考古的宣传和传播。 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高大伦等考古“大咖”出席论坛。宜宾市副市长王力平在开幕式上致辞。 ...
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 “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日前在武汉闭幕。包括“现代人类多地区起源”、“江西海昏侯墓谜团”、“石家河文化新出土精美玉器”等公众热切关注的考古问题领域获得学者最新表述。 公共考古在我国起步较晚,诸多考古新材料与新成果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不能被公众所认知。如何面对社会公众日益高涨的考古知识以及考古现状的需求,成为考古学界的课题。 中国社...
10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研究中心 、中国考古网、天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天门市博物馆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在湖北天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考古文博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齐聚天门,共同探讨公共考古领域的热点话题和重大事件。 在公众...
10月11—12日,全国考古工作会在武汉召开。学者提出,考古学界必须向社会阐明考古学的意义和考古遗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考古遗产保护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表示,国际上开展了许多面向社会和公众的考古活动,欧美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公共考古学研究领域。在他看来,公共考古学是推动考古学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机制。我国公共考古学应在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探讨考古学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扩...
随着公众考古活动的开展,公共考古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2016 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郑州共识》认为要“认真坚持考古为人民的理念,大力开展公共考古,努力做好考古成果的宣传和考古知识的普及,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容忽视的是,考古在走向公众时,首先面对的却是民众的误解与质疑:“考古就是挖墓”“考古就是挖宝”,更为偏激的观点甚至认为“考古就是合法的盗墓”。这些误解与质疑,令考古学者无奈但又...
8月16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公共考古读物《湖畔寻古》,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今年是西湖申遗成功五周年,又恰逢G20在杭州召开,为做好“后申遗时代”对西湖的保护与管理,同时也为了向世界更好地展示西湖的历史与文化,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历年围绕西湖所做的考古项目整合起来,从考古的角度和眼光出发,深入浅出从出土的坛坛罐罐、瓶瓶碗碗讲述西湖的文化与故事,展示西湖的底蕴与魅力。...
在一场考古学领域空前规模的多学科、多视角、多课题、多成果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闭幕之际,一份包括强调科学发展公共考古的“郑州共识”获得与会700余位专家学者的一致通过。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介绍,考古学当代价值和公共考古的意义已经凸显于学术界和社会发展领域。公共考古的研究与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举例介绍,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8000年左右的碳化小米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吃饱吃好”都已经不是问题了,如何让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就成了人们关注的事情,与传统和历史联系更加紧密的考古也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从“曹操墓”的发掘,到如今的海昏侯墓的展示,每一次考古的发掘都变成了一堂生动的公共考古课。但也有人认为,考古的专业性要求其实与普通大众是存在不小距离的,之所以考古热蔚然成风,可能其中夹杂着不少猎奇,甚至是一心“向钱看”的价值观...
经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公共考古奖(金镈奖)评选活动办公室组织评审专家投票选举、报请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审定,以下12个项目荣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公共考古奖(金镈奖),另有5个项目荣获公共考古奖(金镈奖)提名奖,获奖名单公示如下: 公共考古奖(金镈奖)获奖名单(最后三项得票相同) 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 申报单位:中国文物报社...
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分组讨论中,共有31名正式代表、25名列席代表参加了公共考古组的发言与讨论。来自各领域的学者、学子齐聚一堂,考古人、博物馆人、媒体人、出版人相互切磋经验,交流成果。 公共考古的反思与思考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分享了一些他对公共考古的感想。他认为目前公共考古的内容相对单调且持续性差,公共考古应覆盖考古学的方方面面,如理论方法与技术、考古人物、遗迹遗物等。只...
中国考古学诞生伊始,第一代考古学家们就开始了公共考古实践。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公共考古的方式日趋多样,影响日益广泛,理论探讨也更加热烈。为促进中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奖励近年来在公共考古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共评选出12项公共考古奖(金镈奖),5项提名奖。 5月22日下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奖(金镈奖)颁奖仪式在公共考古专业委员会分会场举...
5月21日下午,在郑州黄河迎宾馆迎宾会堂,来自全国考古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公共考古的理论实践以及发展方向进行热烈探讨。 公共考古是考古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简单地讲,主要研究考古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与沟通、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考古发现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等。 公共考古应该怎么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认为,先人遗留下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解释,要推进开...
为促进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扩大中外考古学文化交流,提升中国考古学的社会影响力,中国考古学会在全国评选考古工作终身成就奖、田野考古奖、研究成果奖(金鼎奖)和青年学者奖(金爵奖)等奖项。 5月8日,经过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公共考古奖(金镈奖)评选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投票选举,12个项目获得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奖(金镈奖)、5个项目获得公共考古奖(金镈奖...
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研究中心、中国考古网、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文博单位和高校的代表、学生代表、文化行业代表和媒体记者以及前来旁听的社会人士二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在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