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母亲孕育人类生命,母爱保佑世界和平。 邹小燕作品 今天是2020年5月10日母亲节,为了让母亲的力量鼓舞人类在病毒面前团结一心,共同抗疫,亚非妇女发展与权益保障促进会、北京紫燕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麒麟画院、中信国安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静赏轩分公司、北京艺融博雅文化中心、摄影与摄像杂志社联合举办了以“歌颂母爱,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书画展。 ...
这是考古人员在栾川龙泉洞旧石器遗址发现的一处火塘遗迹(资料照片) “2018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近日揭晓,栾川龙泉洞旧石器遗址入选。 该遗址发现1处灰烬和4处火塘,这是以古人类洞穴而闻名的栾川旧石器遗址群首次发现用火遗迹。 这是栾川龙泉洞旧石器遗址出土的石核(资料照片)。 新华社 其中3处火塘呈“品”字形排列,距今约3万至4万年的古人类还会把每个火塘用石...
从河北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获悉,文物工作者近期在这里发现了20余个160万年前草原猛犸象脚印及大量古人类打制的石器、动物化石,为进一步研究泥河湾早期人类行为、生存环境补充了新材料。 草原猛犸象是生活在北方严寒气候下的一种古老哺乳动物,根据最新考古研究资料,其生存年代距今170万至10万年。考古人员近期在泥河湾遗址群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发现了草原猛犸象脚印20余个,足迹保存大部分清...
正在毛里求斯召开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将9项遗产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会期延续至12月1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希望在不设立具体准和排他性的前提下,提高社区传统和知识技艺的能见度。 最新录入的遗产包括: 马拉维:梅浓吉:欢快的舞蹈 梅浓吉(Mwinoghe)是在马拉维北部的3个民族社区表演的一种器乐舞蹈。在奇苏侉(Chis...
对马 岩画拓片 人面与鹿 岩画拓片 阿拉善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更是当今“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日前,“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第一次系统地将沉寂了上万年的古老岩画和两千多年的居延汉简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无独有偶,由中国岩画学会主办的“亘古天书·中国岩画艺术巡展”等系列岩画活动上月在海南举行。展览向观众呈...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距今4万-3万年前,人类就已经踏上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极端环境地区。此前最早的高原人类活动发生在安第斯高原Cuncaicha 岩厦遗址,其年代被测定为约1.2万年前。 今天(11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这项学术研究成果。考古学者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遗址(Nwya Devu),证实古人在距今4万-3万年前就已经踏上青...
记者29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获悉,第二次青藏高原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及生存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队(以下简称:科考队)在西藏林芝立定村新发现早期人类活动遗迹点。 据了解,科考队在林芝立定村通过清理3个文化层剖面,采集到陶片、石制品、动物骨骼、炭屑及浮选、植硅体土样。此外在该地点东南部还发现两座被破坏的竖穴土坑墓,部分人骨风化严重且暴露在外。 据介绍,该遗存的发现将填补藏东南区域人类早期活动史,...
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联合科考队,自10月29日起历时一个月,圆满完成第二次青藏高原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及生存环境综合科学考察第一阶段的田野调查工作。 加日塘石器遗址剖面清理 科考队先后对拉萨河、雅砻河、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流域等以往发现的石器采集点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调查人类活...
我们的直系祖先是谁?他们到底来自哪里?这个问题在最近30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课题。围绕这个课题产生了两大学说:“多地区进化说”和“出自非洲说”。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这一课题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我认为现代人‘出自非洲说’并不成立,而且其主要证据来源与论述落脚点是非洲、欧洲和西亚,中国的资料很少被纳入研究视野,带有很大的偏见、局限性。”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表...
敦煌壁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世界遗产首批项目被批准至今也走过了40年。1972年11月1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此后于1978年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首批列入了12个文化和自然遗产。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中国的世界遗产从无到...
制图:蔡华伟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世界遗产首批项目被批准至今也走过了40年。1972年11月1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此后于1978年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首批列入了12个文化和自然遗产。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中国的世界遗产从...
10月30日,长兴县第二家民办博物馆“浙北古人类生活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由长兴县水口乡民间收藏人士朱金林出资创办,馆址位于长兴县和平镇中央广场168号,总建筑面积约520平方米,主要收藏与展示古人类生活用石器、陶器、农具及各类生产、生活物品。设立新、旧石器文化时期石器展示区,早期农耕文化用品艺术展示区,古代陶器展示区,古代竹、木等用品展示区。 近年来,长兴县文广新局积极促进民办博物馆培育和...
西藏那曲市、阿里地区多地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其中考古遗存将利于还原、重现距今5万年的尼阿底遗址古环境等。图为联合考古队对梅龙达普遗存进行考古发掘。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供图 中新网拉萨10月26日电 (赵朗 何伟)记者26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获悉,西藏那曲市、阿里地区多地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其中考古遗存将利于还原、重现距今5万年的尼阿底遗址古环境等,也利于论证青藏高原古人类起源、迁...
▲ 黄州区发掘现场 10月13日,在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豹子垴村“寨上遗址”发掘现场,武汉大学考古系教授余西云介绍,经过1个月工作,已发掘出青铜铸件、石斧、砺石、陶纺轮、石锛、石凿、陶网坠、大小陶片等商周时期遗物300多件,这些都是长江支流巴河流域不可多得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 ▲ 寨上遗址位置详图 “寨上遗址”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长江支流巴河西岸的浅丘区域,距黄冈市...
10月13日,在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豹子垴村“寨上遗址”发掘现场,武汉大学考古系教授余西云介绍,经过1个月工作,已发掘出青铜铸件、石斧、砺石、陶纺轮、石锛、石凿、陶网坠、大小陶片等商周时期遗物300多件,这些都是长江支流巴河流域不可多得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 “寨上遗址”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长江支流巴河西岸的浅丘区域,距黄冈市区18公里,南距长江25公里,东距巴河4公里,是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