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等多地最新考古遗存利于论证青藏高原古人类起源

  1.jpg
  
  西藏那曲市、阿里地区多地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其中考古遗存将利于还原、重现距今5万年的尼阿底遗址古环境等。图为联合考古队对梅龙达普遗存进行考古发掘。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供图
  
  中新网拉萨10月26日电 (赵朗 何伟)记者26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获悉,西藏那曲市、阿里地区多地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其中考古遗存将利于还原、重现距今5万年的尼阿底遗址古环境等,也利于论证青藏高原古人类起源、迁徙、生产、生活等情况。
  
  该文物局直属单位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历时2个月,对西藏那曲市申扎县、尼玛县,阿里地区噶尔县旧石器遗址以及阿里地区革吉县梅龙达普洞遗址完成阶段性调查发掘工作。
  
2.jpg
  
  西藏那曲市、阿里地区多地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其中考古遗存将利于还原、重现距今5万年的尼阿底遗址古环境等。图为联合考古队对梅龙达普遗存进行考古发掘。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供图
  
  联合考古队通过采取测试土样、钙化物、植硅体,周围环境分析、航拍影像记录等,先后对申扎县雄梅镇尼阿底遗址、伶冋旧石器点,尼玛县玉朋寺两处溶洞,噶尔县丁仲石器点,以及革吉县梅龙达普洞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
  
  经考古发掘发现,伶冋旧石器点散落有细石器,主要分布在地表及地表下50厘米处,堆积自然层位三层。丁仲石器点石器主要分布在地表,无地层堆积;现场发现的不少石器、石核可拼合,同时在地表发现有火塘痕迹。
  
  据悉,梅龙达普洞遗址共有两处洞穴,共采集标本2000余件,出土遗物包括动物骨骼碎片、少量灰黑色陶片,石片、细石叶、细石核等石制品,以及零星白色料珠和绿色串珠。它的发掘填补了西藏区域洞穴遗址的空白和西藏史前考古的部分空白,是西藏考古乃至青藏高原考古的重大发现。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