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曾经历过一段身高、体重极其不协调的“皮包骨”时期。 剑桥大学考古系教授Manuel Will及其合作团队在对331份现代人的古人类祖先的化石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了这一结论。这些化石均可追溯至440万年前,当时还处于上个冰河世纪。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上。 研究指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
发现的石制品图片由李占扬提供 10月4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等组成的考古队,在东非大裂谷的调查中发现一处旧石器地点,经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考古专家确认,以往在此区域从未发现旧石器遗址,这个发现非常重要。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学家在非洲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地点。该地点位于肯尼亚裂谷省纳库鲁市玛卡里亚瀑布,考古学家在瀑布附近的砾石层中采集到11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叶、尖状器等,...
3个月前,河南考古人首次组团赴蒙古国进行联合发掘;如今,由我省考古专家担任领队的中国首支现代人类起源考古队,即将前往非洲肯尼亚进行考古发掘。 9月28日下午,一场简短而热烈的出发仪式在省文物局举行。这支考古队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建,由“许昌人”头骨化石发现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担任领队。此次考古发掘的合作方是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9月29日,记者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举行的隆安县娅怀洞遗址发掘成果汇报会上获悉,经过为期3年的考古发掘,娅怀洞内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之间的众多遗存,包括1.6万多年前完整人类头骨化石、2.8万年前疑似水稻植硅体。这些发现对于研究早期现代人群的形成、岭南及东南亚地区的史前文化、史前人类对水稻资源的利用,以及探讨史前人类与自然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自隆安县乔建镇发现我...
经过3年连续发掘,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29日披露,近日隆安娅怀洞遗址出土了一个年代距今16000多年的完整人类头骨化石,该化石是中国华南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具有确切地层层位和可靠测年的完整头骨化石,而且已成功提取出DNA. 隆安娅怀洞遗址位于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的一座孤山上,距离隆安县城13公里。2014年发现,总面积约100多平方米。 据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
近日,中国考古学家首次组建的现代人类起源考古队飞赴肯尼亚,进行为期近50天的考古发掘,寻找现代人起源的关键证据,探索人类起源奥秘。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到此次带队专家李占杨。他表示,这是中国考古团队首次奔赴非洲,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在非洲探索人类起源“国际考古俱乐部”的一员。“由中国人主导进行发掘,增加了中国在国际考古学术领域的话语权”。 “许昌人”发现者带队: ...
9月19日至21日,“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博物院召开。本次论坛由外交部、文化部、新华通讯社、国家文物局支持举办,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学会、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协办。来自阿富汗、玻利维亚、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希腊、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黎巴嫩、墨西哥、巴基斯坦、秘鲁、斯里兰卡、苏丹、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等21个国家,以...
王后竖琴 阿拉伯铭文青铜手 进入国家博物馆北10展厅,带有独特纹饰的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内棺特别醒目。作为“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序言部分的唯一展品,它在馆藏埃及棺椁中绝对不是经典。但这个制作于公元前600年的木棺的全部材料都来自埃及以外的地区:木料来自于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这个普通的木棺告诉观众,早期文明时代,世界范围内...
记者16日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博物馆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东方庞贝”之称的青海喇家遗址10公里处发掘了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史前遗址——鄂家东遗址,本次实际发掘面积逾500平方米。 鄂家东遗址位于民和县中川乡鄂家村,本次发掘出土各类遗迹共计48处,其中房址2座、墓葬2座、灶1座、灰坑43个,遗址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水晶等诸类标本达数三百余件。据初步统计,可修复的完整陶器约...
图为鄂家东遗址考古发掘。民和县博物馆摄 记者16日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博物馆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东方庞贝”之称的青海喇家遗址10公里处发掘了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史前遗址——鄂家东遗址,本次实际发掘面积逾500平方米。 图为鄂家东遗址考古发掘。民和县博物馆 摄 图为鄂家东遗址的出土器物。民和县博物馆 摄 鄂家东遗址位于民和县中川乡鄂家村,本次发掘出...
15日,首届“东胡林人”论坛在北京举行。 据介绍,东胡林人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1966年4月,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师生在此处发现了新石器早期人类文化遗址。1995年,北京大学师生在该遗址上再次发现人类骨骼。2016年,该遗址东侧垮塌的黄土断面上又发现了一具“东胡林人”遗骸。 1966年首次发现东胡林人的北京大学教授郝守刚表示,“从距今数十万年的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再到东...
网络配图 考古人员近日在云南省镇雄县境内进行文物勘察时,发现一处新旧石器时期过渡阶段文化堆积,出土大量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这一发现为研究滇东北古人类生存状况及石器制作工艺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介绍,新发现的石器遗址点位于镇雄县母享镇陇东村王家寨一带缓坡台地上,根据初步判断,遗址大致距今1万至3万年左右,横跨新旧石器时期,但其确切年代还需经过进一步测年后定...
专家们在考察论证通天洞遗址 2017年8月15日至17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专家学者在吉木乃县召开通天洞遗址工作现场会。 在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吉木乃县萨吾尔山“通天洞”中,中国考古学者发现4万年前这里人类活动的丰富遗存。与会专家认为:通天洞遗址是首次在新疆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反映人类驯化动物的古埃及壁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中国马 我们对古人类的狩猎能力也有很大的误会。比如,有些自然博物馆中国猿人的复原塑像常常是肩负一头大鹿满载而归的形象。中国猿人制作的石器非常简陋,根本无法用来猎取奔跑的大型有蹄类动物。他们的智力比较低下,无法和现代人相比,也无法从事现代人那样比较复杂的狩猎行为。他们更多采取腐食的方式,即利用群体力量从猛兽口中夺取它们的猎...
新疆阿勒泰发现四万年前人类居住“通天洞”遗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